医卫类


A.朴硝
B.砒霜
C.狼毒
D.巴豆
E.丁香
不宜与硫黄同用的是()。
答案如下:
A解析:历代中医药学书籍对配伍禁忌药物品种的论述不尽一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金元时期所概括的"十八反"和"十九畏"。"十九畏"歌诀为"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烈性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炙煿莫相依。"
不属于仙方活命饮组成的药物是
A:贝母、乳香、没药
B:皂角刺、防风、甘草
C:天花粉、当归、防风
D:连翘、荆芥、木香
E:甘草、穿山甲、白芷
答案如下:
D
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知识产权权利就自行消失,是指知识产权的
A.专有性
B.时间性
C.地域性
D.无形性
E.永久性
答案如下:
B解析:时间性,即只在规定期限保护。即法律对各项权利的保护,都规定有一定的有效期,各国法律对保护期限的长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只有参加国际协定或进行国际申请时,才对某项权利有统一的保护期限。
可通过增加心钠素而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猪苓
B.泽泻
C.茵陈
D.薏苡仁
E.茯苓
答案如下:
B解析:泽泻利尿作用机理可能包括:1.直接作用于肾小管的集合管,抑制K+的分泌,同时抑制Na+的重吸收;2.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3.抑制肾脏Na+,K+-ATP酶的活性,减少Na+重吸收等。
茵陈具有的功效是
A.利水渗湿,安神
B.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C.利水渗湿,除痹
D.利水通淋,祛风湿
E.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答案如下:
B解析:茵陈主要功效: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故此题应选B。
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是因
A.肝火上炎
B.肝阳上亢
C.气血亏虚
D.痰湿内阻
E.肾虚精亏
答案如下:
B解析:肝阳上亢病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病机:多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辨证要点: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故此题应选B。

A.陈皮
B.枳实
C.枳壳
D.木香
E.青皮
可治疗痢疾的理气药是
答案如下:
D解析:木香调节胃肠运动:木香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及促进胃消化液分泌的作用。木香水煎液、挥发油和总生物碱对大鼠离体小肠先有轻度兴奋作用,随后紧张性与节律性明显降低。木香提取液能明显增强离体兔肠的蠕动幅度和肌张力。总生物碱、挥发油能对抗乙酰胆碱、组胺与氯化钡所致肠肌痉挛作用。故此题应选D。
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宜用
A.半夏泻心汤
B.贝母瓜蒌散
C.半夏厚朴汤
D.清气化痰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答案如下:
C解析: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伴胸胁满闷作痛,或咳,或呕,苔白腻,脉弦滑。故此题应选C。
长于清泻心火的药物组是
A.黄连、连翘、淡竹叶
B.牡丹皮、芦根、知母
C.知母、石膏、芦根
D.赤芍、龙胆、决明子
E.银柴胡、胡黄连、青蒿
答案如下:
A解析:黄连大苦大寒,药力最强,主入心、胃,兼入肝与大肠等经,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又善治温病热入营血之神昏谵语、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犯胃呕吐吞酸、湿热痞满,以及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连翘归心、肺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风热表证及温病发热。淡竹叶,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均能清热除烦、利尿,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肠之口疮尿赤、热病心烦及热淋涩痛。黄连、连翘、淡竹叶均长于清泻心火。
望色十法中,面色由清转浊,其病情属
A.病从阳转阴
B.病从阴转阳
C.病由实转虚
D.病因虚致实
E.病虽久而邪将解
答案如下:
A解析:望色十法中,清,是面色清明,多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多主阴证。故此题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