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

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尽早使用小剂量(),对上述药物不耐受、疗效不佳或存在禁忌的患者,推荐全身应用()

A.秋水仙碱,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

B.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秋水仙碱

C.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

D.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

E.秋水仙碱,NSAID

关于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效果最好

B、可首选泼尼松

C、同时使用秋水仙碱和降尿酸药

D、NSAIDS效果最好

E、秋水仙碱与NSAIDS疗效相近

马铃薯发芽部位有秋水仙碱,加工时应去除干净。

马铃薯发芽部位有秋水仙碱,加工时应去除干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有剧毒,所以食用新鲜的黄花菜要注意。()

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有剧毒,所以食用新鲜的黄花菜要注意。()

新鲜的金针菇含有(),在体内转化为二秋水仙碱(剧毒物),可毒害胃肠道、泌尿系统,影响健康。

A、番茄碱

B、秋水仙碱

C、咖啡碱

D、麻黄碱

患者,男,45岁。近期查出患有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服用秋水仙碱。秋水仙碱用于急性期,口服初剂量为()。 A.0.5mgB.1mgC.1.5mgD.2mgE.2.5mg

对于难治镇痛的患者不能采用的联合治疗:()

A.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炎药

B.口服激素+秋水仙碱

C.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其他任何形式

D.口服激素+非甾类抗炎药

以下治疗痛风的药物中,可作为急性期的基本用药,或在秋水仙碱疗效不好时作为替代药的是

A.丙磺舒

B.泼尼松

C.吲哚美辛

D.苯溴马隆

E.秋水仙碱

8.患者,女,61岁,有痛风病史。间歇期服用别嘌醇、丙磺舒治疗时,又出现一次急性发作,此时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 A.停用别嘌醇、丙磺舒,改用秋水仙碱
  • B.加大别嘌醇、丙磺舒剂量,加服秋水仙碱
  • C.减少别嘌醇、丙磺舒剂量,加服秋水仙碱
  • D.加大别嘌醇、丙磺舒剂量,加服对乙酰氨基酚
  • E.改用非布司他、苯溴马隆治疗
具有止痛作用的生物碱是A.吗啡碱B.秋水仙碱C.苦参碱D.小檗碱SXB

具有止痛作用的生物碱是

A.吗啡碱

B.秋水仙碱

C.苦参碱

D.小檗碱

E.麻黄碱

不能降低尿酸的药物是A、别嘌醇B、丙磺舒C、秋水仙碱D、磺吡酮E、苯溴马隆

不能降低尿酸的药物是

A、别嘌醇

B、丙磺舒

C、秋水仙碱

D、磺吡酮

E、苯溴马隆

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A.苦参碱B.小檗碱C.秋水仙碱D.麻黄碱SX

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苦参碱

B.小檗碱

C.秋水仙碱

D.麻黄碱

E.莨菪碱

抑制粒细胞浸润炎症反应的抗痛风药物是()抑制尿酸生成的抗痛风药物是()促进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物是()


A.双氯芬酸B.秋水仙碱C.苯溴马隆D.双醋瑞因E.非布司他
问题2:A.双氯芬酸B.秋水仙碱C.苯溴马隆D.双醋瑞因E.非布司他
问题3:A.双氯芬酸B.秋水仙碱C.苯溴马隆D.双醋瑞因E.非布司他
患者,女,52岁。患痛风2年,一直服用秋水仙碱。近期疼痛加剧,关节周围偶见黄白色粒状物。下列不属于秋水仙碱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是()。

A.腹痛腹泻

B.血小板减少

C.皮疹与瘙痒

D.肌肉抽搐

E.紫癜

患者,女,52岁。患痛风2年,一直服用秋水仙碱。近期疼痛加剧,关节周围偶见黄白色粒状物。99.下列不属于秋水仙碱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是()。 A.腹痛腹泻B.血小板减少C.皮疹与瘙痒D.肌肉抽搐E.紫癜
患者,男,45岁。近期查出患有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服用秋水仙碱。秋水仙碱的作用不包括()。 A.抑制粒细胞侵润B.抑制白细胞趋化C.抑制磷脂酶A2D.防止尿酸形成结晶并沉积E.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
关于秋水仙碱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和长期口服给药
B:老年人应减少剂量
C:秋水仙碱过量口服可能导致死亡
D:与维生素Β12合用可减轻本品毒性
E:静脉注射只可用于禁食患者
58.关于秋水仙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和长期口服给药
  • B老年人应减少剂量
  • C秋水仙碱过量口服可能导致死亡
  • D与维生素B12合用可减轻本品毒性
  • E静脉注射只可用于禁食患者
患者,女,59岁。2019年因出现下肢关节肿痛就诊,确诊为痛风。查肾功能示肌酐为20μgol/L。服用秋水仙碱3mg/d治疗,现关节肿痛症状减轻。2020年1月查肾功能,肌酐升至147μgoUL,尿尿酸1095mg/24h,来院就诊。
患者此时的抗痛风治疗方案应调整为
A.合并吲哚美辛继续治疗
B.加用别嘌醇继续治疗
C.立即停用秋水仙碱
D.加用碳酸氢钠继续治疗
E.秋水仙碱逐渐减量,并应用苯溴马隆和别嘌醇
患者江茶,女,56岁。2013年因出现下肢关节肿痛就诊,确诊为痛风。查肾功能示肌酐为20μmol/L。服用秋水仙碱3mg/d治疗,现关节肿痛症状减轻。2015年7月查肾功能,肌酐升至147μmol/L,尿尿酸1095mg/24h,来院就诊。患者此时的抗痛风治疗方案应调整为()。

A.合并吲哚美辛继续治疗

B.加用别嘌醇继续治疗

C.立即停用秋水仙碱

D.加用碳酸氢钠继续治疗

E.秋水仙碱逐渐减量,并应用苯溴马隆和别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