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开始和失败的标志分别是

A.《定国是诏》、戊戌政变

B.《变法通译》、《定国是诏》

C.《盛世危言》、戊戌政变

D.《盛世危言》、《定国是诏》

作家夏衍说,“尽管当时很闭塞……‘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这说明

A.戊戌政变是秘密进行的   B.戊戌变法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C.戊戌变法只是统治上层的内部事务   D.老百姓对皇帝和皇太后有浓厚朴素的情感

 

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作者认为戊戌政变

A.维护了民族独立     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   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

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____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

A.“军政”

B.“宪政”

C.“亲政”

D.“训政”

慈禧太后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了戊戌政变,废除了戊戌变法提出的一切政策。

A、对

B、错

老舍的《茶馆》反映了旧中国从1919年的戊戌政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今天的北京?()

A、靖康之变

B、靖难之役

C、庚申之变

D、戊戌政变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维新变法的举措,史称
A.“清末新政”
B.“百日维新”
C.“戊戌政变”
D.“垂帘听政”

在戊戌政变中被杀害的戊戌六君子为首的是()

  • A谭嗣同

  • B刘光第

  • C康广仁

  • D杨深秀

下列选项中与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有关的是( )。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资政新篇》

D.“公车上书”

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A.京师大学堂
B.改革财政
C.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D.改革行政机构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总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由颐和团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谍,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逼和六君子被杀。

——根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粱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摘自《光明日报》《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引发戊戌政变的因素。袁世凯告密对戊戌政变的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戊戌政变中百日维新的各项政策大都被废除,得以保留的成果是( )。

A.军机处

B.海军衙门

C.总理衙门

D.京师大学堂

[单选]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新派人物是()。
A.康有为
B.邓世昌
C.梁启超
D.谭嗣同
梁启超言:“中国之有群众的政治运动,实自此始”,是指什么政治事件()
A、
“百日维新”
B、
“公车上书”
C、
“长兴讲学”
D、
“戊戌政变”
[单选]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失败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酉政变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戊戌政变
[单选题,3.3分]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A.京师大学堂
B.改革财政
C.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D.改革行政机构

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

  • A公车上书

  • B自强求富

  • C戊戌政变

  • D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