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工

普速铁路区段参与施工作业的劳务工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施工作业时必须由具有带班资格的从业人员带领,严禁劳务工单独上道作业,严禁劳务工担当()等工作,严禁劳务工单独使用各类作业车辆。

A、维修员和检修工

B、防护员和带班人员

C、连接员和货捡员

参加营业线施工的劳务工必须由正式职工带领,不准劳务工单独上道作业。()

劳务分包队伍应制定本企业的工资支付办法,并告知()。
  • A务工者
  • B包工头
  • C本企业全体劳务工
  • D部分劳务工

劳务工上道作业必须由(),并派专人全过程防护,做到劳务工和职工"集体出行、集体返回和集体作业"。带工人员与安全防护人员不得一人兼任。

参加营业线施工(包括营业线维修)的劳务工必须由具有带班资格的正式职工(即带班人员)带领。不准劳务工单独上道作业。

A、对

B、错

参加营业线施工的劳务工必须由具有带班资格的()(即带班人员)带领,不准劳务工单独上道作业。

A、工班长

B、正式职工

C、技术员

D、车间主任

工程项目竣工后,经()联合确认,没有拖欠劳务工工资情形的,可以办理撤销预留户的有关手续。
  • A发包人
  • B承包人
  • C劳务分包企业
  • D工会组织
  • E劳务工代表

工程项目竣工后,经()联合确认,没有拖欠劳务工工资情形的,可以办理撤销预留户的有关手续。
A.发包人
B.承包人
C.劳务分包企业
D.工会组织
E.劳务工代表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Ⅰ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Ⅰ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多选]关于员工晋升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奖优罚劣,使人才脱颖而出
B.劳务工不能转为正式员工
C.片区经理(ME.应通过选拔机制产生
D.努力完善相关机制,发现优秀劳务人员,开辟针对劳务工成长、晋升的通道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注、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I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
(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I级、UTⅡ级;No.2号:RTI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缝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I级、UTⅡ级;No.2号:RTI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
项目部在大件设备吊装前,组织有关人员对吊装方案进行评价论证。在管道焊接组装全部完成后,对管路系统焊缝做了气密性试验。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注、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I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
(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I级、UTⅡ级;No.2号:RTI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缝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I级、UTⅡ级;No.2号:RTI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
项目部在大件设备吊装前,组织有关人员对吊装方案进行评价论证。在管道焊接组装全部完成后,对管路系统焊缝做了气密性试验。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Ⅰ级、UTⅡ级;No.2号:RTⅠ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施工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有何要求?

资源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真题案例解析: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注、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4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⑴4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另两人其中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4G。 ⑵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0.1号:RTⅠ级、UTⅡ级;N0.2号:RTⅠ级、MTⅡ级;N0.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0.1号评定检测结果,N0.2号签发检测报告。 问题: ⑴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⑵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 ⑷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筑、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6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1)6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I,试件形式代号为4G。询问焊接质量检查员,答复是施焊前并未见到这6名劳务焊工的焊工合格证。
(2)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o.1号:RTI级、UTⅡ级;No.2号:RTI级、MTⅡ级;No.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缝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o.1号评定检测结果,No.2号签发检测报告。常用焊缝无损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