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知政事

宋初,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协助宰相管理政务。不久,又命与正宰相轮班掌印,并准许押班奏事。从此,参知政事由副宰相升为()。

A、正宰相

B、次相

C、第一副相

D、首辅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谥号“文正”)的墓碑上刻有“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墓”字样。北宋设立“参知政事”一职主要是为了

A.监察地方政治

B.防止宦官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据史料载,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当时

A.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

B.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

C.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

D.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阅读下表中的两则材料,据此可知认定的是,宋太祖设置参知政事最初意在

 

上(宋太祖)欲为赵普(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有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并本官参知政事。不宣制(不宣布帝王的诏令)不押班(百官朝会时不领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

《宋宰辅编年录》

(宋太宗时期)中书印唯宰相得知,事无大小,尽决于普

《宋太宗实录》

 

 

A.协助宰相赵普处理政务

B.建立分权机制制约宰相

C.收宰相行政权集于己身

D.集体决策维护皇帝权威

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l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l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

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

 

北宋设立分割宰相财权的是()A.参知政事B.三司使C.转运使D.枢密使

宋代设立的副宰相的名称是

A.御史大夫

B.太尉

C.参知政事

D.同平章事

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A.御史大夫B.刺史C.都察院D.参知政事

宋代()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A.枢密院

B.三班院

C.三司使司

D.参知政事

[单选]宰相参知政事的编制最多可达()
A.1-2年
B.2-3年
C.5-6年
D.4年

唐代,()是当然的宰相。

A、尚书左仆射

B、大将军

C、中书令

D、加“参知政事”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分割宰相行政权而增设的官职是( )。

A.参知政事

B.枢密使

C.中书令

D.尚书令

宋代某中央机构之下设有盐铁、度支(规划收支)等部门,该机构的长官应为()A.同平章事B.枢密使C.参知政事D.三司使

唐代宰相除了三省长官外,也常以他官兼任,或称(),其名不一,但皆为宰相。

A、参议得失

B、参知政事

C、左右丞相

D、左右匡正

在康熙帝中年时期有一位显赫的重臣索额图,人称“索相”他的官职可能是()。

A.内阁大学士

B.宰相

C.参知政事

D.军机大臣

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B.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单选]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宋代在中央设立()机构,主管全国的军队调动、训练、供给等事宜.
A.枢密院
B.都指挥司
C.枢密使
D.参知政事
唐代从高宗时期开始,为分散宰相决策之权先后增设的士人秘书职位是()

A.中书舍人

B.北门待诏

C.翰林待诏

D.内枢密使

E.参知政事

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