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使馆

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面临严重的外交危机。1861年1月15日,美国公使馆翻译官休斯肯被刺死,1861年6月,英国公使馆被袭。依据当时日本的形势判断,出现这种状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A.幕府将军的指使

B.尊攘派的暗杀活动

C.天皇发动反侵略斗争

D.日本发生民众暴动

[填空题]()战争结束后列强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外国公使以征服者的身份影响和干涉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东交民巷20号的首都大酒店曾是(  )旧址。

A、原法国使馆

B、印度使馆

C、原德国使馆

D、日本公使馆

在半外交关系或两国关系不正常时,国与国之间设立的使馆级别是()

A.大使馆

B.公使馆

C.代办处

D.联络处

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会在外交国设立外交代表机构。外交代表机构通常划为三个等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个等级的外交代表机构是( )。

A.大使馆

B.领事馆

C.公使馆

D.代办处

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会在建交国设立外交代表机构。外交代表机构通常划分为三个等级下列选选项中,不属于三个等级的外交代表机构是()。
  • A大使馆
  • B领事馆
  • C公使馆
  • D代办处
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会在建交国设立外交代表机构。外交代表机构通常划为三个等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个等级的外交代表机构的是()。
A.大使馆B.领事馆C.公使馆D.代办处

关于使馆的设立,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使馆的等级根据馆长的等级来确定

  • B使馆的等级由派遣国决定

  • C代办处是派往中小城市的外交机构

  • D根据接受国的大小分别设立大使馆或公使馆

关于使馆的设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馆的等级根据馆长的等级来确定B.使馆的等级由派遣国决定C.代办处是派往中小城市的外交机构D.根据接受国的大小分别设立大使馆或公使馆

近代中国曾出现一份学界全体宣言,其部分内容为:“……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由此,中国爆发了

A.洋务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使馆馆长是使馆的最高首长,是一国派驻另一国的使节,下列有关使馆馆长的说法正确的有、()
A、使馆馆长的级别分为大使、公使、代办,相应地使馆也分为大使馆、公使馆、代办处
B、各级使馆馆长在位次和礼仪上应有所区别,依次为大使、公使、代办
C、各级使馆馆长除了位次和礼仪的区别外不应有任何区别
D、在同级馆长中,一般依年龄大小确定位次

使馆馆长是使馆的最高首长,是一国派驻另一国的使节,下列有关使馆馆长的说法正确的有:()

A.使馆馆长的级别分为大使、公使、代办,相应地使馆也分为大使馆、公使馆、代办处

B.各级使馆馆长在位次和礼仪上应有所区别,依次为大使、公使、代办

C.各级使馆馆长除了位次和礼仪的区别外不应有任何区别

D.在同级馆长中,一般依年龄大小确定位次

近代注明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所以撞着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说到那围攻公使馆,烧毁天主堂,尤为无识”。以下对这段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A.肯定义和团的爱国精神

B.反对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C.批判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D.义和团助长了列强侵略

 

据学者研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的外国外交使团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驻渝外国外交使团一览表

 

 

1940年初

1943年初

1946年初

大使馆

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德国、意大利、比利时

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比利时

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比利时、波兰、荷兰、挪威、墨西哥、土耳其、加拿大、捷克、秘鲁、伊朗、阿根廷、意大利、智利、巴西

公使馆

荷兰、土耳其、墨西哥

荷兰、土耳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

葡萄牙、澳大利亚、瑞典

专员公署

 

印度

印度

统计

10

13

22

 

 

A.抗日战争影响中国外交变化

B.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国民政府

C.中国实现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D.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彻底废除

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各阶级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绝大多数国人尚处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时,洪仁玕已预感到,随着西方文明的东传,中国古老的那一套制度、风俗、宗教、法律、文化难以持续,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方能适应今后的世界。

——摘自《史学阅读和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

——摘自张耀杰《隆裕太后: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

材料三: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勿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顺应的“历史潮流”及其提出的方案。

(2)据材料二,指出其中“革命”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概述“革命”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公使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的信:
在一座已辟为条约口岸的成都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要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材料二
英国公使馆陆军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材料三
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
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中国继续当前的斗争,不仅严重损害中国本身,也严重损害到外国人的物质利益和安全……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表明了英国的态度是什么?
(2)材料二各国的行动对哪一方有利?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出发点是什么?
(4)材料四表达了各国的一致态度是什么?综合四个材料指出各国“中立态度”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