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带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据此回答3题。

1.图1 所示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   ]

A.150mm~300mmB.300mm~450mmC.450mm~700mmD.700mm~850mm

2.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   ]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   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3.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控制农牧业规模,保护植被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

A、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B、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C、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D、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下面问题。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生产功能分别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图6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图中黑色部分)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小题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某一景观主要由线状要素构成的,如农田防护林网;不规则者如城乡交错带的道路网。该景观的结构类

某一景观主要由线状要素构成的,如农田防护林网;不规则者如城乡交错带的道路网。该景观的结构类型属于()。

A、网状格局或水系格局

B、散斑格局或镶嵌格局

C、交叉格局或指状格局

D、棋盘状格局

生态交错带(名词解释)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A.农牧交错带

B.滑坡灾害带

C.风能资源集中带

D.内陆火山地震带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问题。小题1: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小题2: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下列哪些生态系统一定会产生边缘效应()。

A.城郊景观

B.江河入海口

C.农牧交错带

D.河岸带

E.森林核心保护区

生态交错带一般具有()特点。

A、边缘效应

B、环境因子组合多样性

C、生态类型相对简单

D、环境多变性

E、生态系统干扰大,稳定性差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区。

A、物种丰富区

B、生态过渡区

C、植被交错区

D、未经开发的地区

某一景观主要由线状要素构成的,如农田防护林网;不规则者如城乡交错带的道路网。该景观的结构类型属于()。

A.网状格局或水系格局

B.散斑格局或镶嵌格局

C.交叉格局或指状格局

D.棋盘状格局

2017年()将积极促进草原生态保护,落实草原禁牧任务1747万亩,建设5000亩以上草原生态保护区28个,推进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A.辽宁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吉林省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千米,最宽处约195.41千米,将“线”还原成“带”。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2.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2.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