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

五代宋元时期民族史得到了大发展,这一时期写成的民族史著作有辽史、金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蒙古秘史等。

A、对

B、错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中国民族史的分期。

地方史志代表作是东晋常璩的12卷()。民族史代表作是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和魏收的《魏书》。

[单选]《心灵史》是用文学形式写的一部()。
A.文化史
B.民族史
C.宗教史
D.灵魂史
20世纪40年代具有民族史诗性质的诗作是()。

A.《马凡陀山歌》

B.《十四行诗》

C.《王贵与李香香》

D.《漳河水》

第一本使海伦体会到真正历史价值的书是斯温顿的()。

A、《欧洲史》

B、《世界史》

C、《中世纪》

D、《英国民族史》

以下那篇著作是汤因比的作品:()

A、《西方的没落》

B、《历史研究》

C、《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D、《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脱离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民族史研究,①将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背离中国历史的本来面目,埋下解构中国历史、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②动摇国家安定大局的隐忧,③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④关系到学科发展前景,⑤关系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未来走向,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①②③④⑤A:/从而总之无论还
B:。①②③④⑤
C:都/所以不是就是
D:/进而总之不但而且

以下对傅斯年说法正确的是()。

A、傅斯年的先人是清朝第一位状元

B、擅长领域在明清时期

C、比较侧重于中国民族史

D、组织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的史诗里,____族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故事光辉灿烂。是18世纪我国民族史上一桩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悲壮义举。 A.土家B.赫哲C.苗D.蒙古
当历史发展到清代,政治家和史学家们在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传统方面作出的新成就是()。

A.规模宏大的地理书和数量众多的地方志纪事本末所包含的民族史内容

B.对通史类型著作的续作

C.修纂前朝“正史”或著成独立的“正史”

D.认同前朝史家以撰述少数民族贵族为主所建皇朝历史的史书为“正史”

有一种自豪叫“祖国接你回家”,外交为民的理念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国人倍感温暖。有一种行动叫“我要回去”,近年来我国正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这是一个民族史上罕见的人才回流潮。上述现象可以佐证

①中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②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③爱国是最打动人心的核心价值观

④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创立者对其祖先追述如下

?

政权及创立者

民族

史书记述

出处

汉刘渊

匈奴

汉室之甥

《晋书·刘元海载记》

夏赫连勃勃

匈奴

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北燕慕容氏

鲜卑

有熊氏(炎帝)之苗裔,世居北夷。

《晋书·慕容廆载记》

北魏拓跋氏

鲜卑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记》

?

?

该记述可以说明

A.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B.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

   2017年6月8日下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会在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中心隆重举行。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并实现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民族团结之花得以常开长盛。70年来,内蒙古2500多万各族人民相亲相爱,亲如一家,守望相助,团结奋进,使全区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和谐景象,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越来越亮丽。

联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政府如何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阅读以下资料摘编,联系资料所涉及的“中华文明史是五千年还是一万年”这个课题的形成和初步进展,说说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一沿用了近百年的说法,是依据司马迁《史记》以黄帝为古史开端的旧说推演出来的。100年前,中国的考古工作还未起步,用碳十四测定古物年代的方法尚未发明,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古史的说法尚未传人中国。当代有学者认为,这一判断形成了中华文明发源的一元论,并把我国的文明发展史与民族形成史抹掉了。——西方学者的看法是:20世纪初期,认为中华文明来自古巴比伦,全长四千余年。20世纪中期,依据西方学者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系统的文字、青铜器、城市、神庙),认为中华文明全长只有3400年。20世纪晚期,西方学者面对7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的巨大进展,宣称这一大批新材料一再改变他们对中华古史的看法,可能还需要10年功夫,才能对所有的新发现进行有价值的综合。——1991年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发表谈话,认为时至今日,重建中国古史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可把其框架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1997年,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史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提出了“中华文明史可追溯到万年前”的论点。1999年,史学家史式著文阐释,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逐渐转入农耕生活,开始定居,进入母系社会。一万年是文明史,是中华文明从开始到逐渐形成的历史;五千年是国家史,是从许多方国逐渐合并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以前西方学者说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来自印度,因为印度考古发现在7000年前已有人工栽培稻谷;但是不久之前,湖南澧县彭头山古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距今9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谷。以前总认为中华文明完全产生于黄河腹地,中华民族来自黄土高坡,但是通过对7000年前河姆渡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已以轻舟出海,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海洋民族,现代遗传学家也通过对DNA的分析,为此提供了旁证;学术界正在重新探讨中华文明发源于东南发展于西北的说法。以前文艺界认为中国上古时代缺少神话与史诗,现在发现保存在民间,停留在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口头上的神话与史诗十分丰富。以前只知道中国古代有几项重要的发明,现在的考古发现说明,全人类200项最重要的发明创造,追本穷源,一半以上都是中华文明的产物……(以上资料采自史式《五千年还是一万年》,见《团结报》199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