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眼法

()变成美貌少妇的白骨精被孙悟空一棒打下后,将假尸体留着,真身却飞走了,这招叫什么?

A、诈尸法

B、障眼法

C、解尸法

D、弃尸法

[单选]()变成美貌少妇的白骨精被孙悟空一棒打下后,将假尸体留着,真身却飞走了,这招叫什么?
A.诈尸法
B.障眼法
C.解尸法
D.弃尸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羁拌胡诌障眼法穷乡僻壤
B:联袂聒噪嗑瓜子两全齐美
C:股份敲榨人来疯不容置喙
D:诟病博弈双簧管声名鹊起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篇幅洽谈会融会贯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赋与和稀泥跚跚来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C:缘份障眼法察颜观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洞悉水笼头振聋发聩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在以下()情况下,可采用声东击西策略。

A、作为一种障眼法迷惑对方,隐蔽己方真实意图

B、转移对方注意力,使其在谈判上失误

C、诱使对方在对己方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进行纠缠,使己方抽出时间对重要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新的方案

D、对方是一个多疑者,并且逆反心态较重点

下列属于叠用的是()。

A、“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鲁迅《作文秘诀》)

B、....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姜卿《心存善良》)

C、群鼠已经扑上来。有的撕鞋袜,有的啃脚趾,有的缘裤上蹿,咬腿肚子咬膝盖。(刘征《鼠辈的变异》)

D、...更有甚者,干脆拉帮结伙,结党营私。搞阴谋诡计,夺官抢权。(蒋元明《要做事,不要做官》)

下列各句属于叠用的是

A.“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己。(鲁迅《作文秘诀》)

B.„„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姜卿《心存善良》) 

C.群鼠已经扑上来了,有的撕鞋袜,有的啃脚趾,有的缘裤上蹿,咬腿肚子咬膝盖。(刘征《鼠辈的变异》)

D.„„更有甚者,干脆拉帮结伙,结党营私,搞阴谋诡计,夺官拉权。(蒋元明《要做事,不要做官》)

所有能见和不能见,所有在场和不在场,所有障眼法和真相的困惑,就________在一场场文化表演中。所以,凡是杂技和魔术盛行的时代,大多生活平和、琐碎、物质发达,人们有太多的闲情去纠结日常的表象和价值观的困惑,去期待一点违背常理的惊喜,作为现实的小小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浓缩点缀
B.凝练花絮
C.蕴含注脚
D.预设调剂

下列各句属于叠用的是()。

A、“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己。(鲁迅《作文秘诀》)

B、...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姜卿《心存善良》)

C、群鼠已经扑上来了,有的撕鞋袜,有的啃脚趾,有的缘裤上蹿,咬腿肚子咬膝盖。(刘征《鼠辈的变异》)

D、...更有甚者,干脆拉帮结伙,结党营私,搞阴谋诡计,夺官拉权。(蒋元明《要做事,不要做官》)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日本政府8月1日公布对158个所谓“无名离岛”的命名,企图用障眼法中国钓鱼岛的5个附属岛屿,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已全部命名,并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政府无权给中国的领土命名,任何企图的伎俩都不过是荒唐拙劣的表演。日本政客的险恶用心,再次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警惕。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根子在于日本对曾经的侵略罪责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A:窃取瞒天过海大错特错
B:夺取瞒天过海一错再错
C:窃取偷梁换柱一错再错
D:夺取偷梁换柱大错特错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为遏制春节期间肉食、蔬菜等付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市物价局派出督导组,对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即采取调控措施。
B:四川的变脸原理很简单,就是把预先挂在脸上的假脸一层一层地卷回去,或拉下来,这里面靠的是障眼法,手急眼快,当然,原理简单,做起来是比较难的。
C:当时的少数民族,尚武少文,放荡不羁,感情强烈。来自长安的元二先生,会在那弦歌嘈杂,觥筹交错,灯红酒绿,舄履杂沓的帐篷中,生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吗
D: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必须以身作责,不搞特殊化,不以权谋私,不推托责任、躲避矛盾,而是关心群众,爱护群众,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科研人员发现,鸟蛋颜色与温度有极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在日照强度较低的地方,深色鸟蛋更常见;而在阳光强度更高、更暖和的区域,鸟蛋颜色普遍更浅。研究小组认为,更深颜色的壳意味着可以吸收更多热量,从而在更寒冷的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因为蛋中胚胎需要稳定的环境温度,但其自身却不具备温度调节能力。

A.将不同品种的鸡蛋放置在阳光中,颜色更深的鸡蛋比浅色鸡蛋升温更快,而且其蛋壳表面保持较高温度的时间更长

B.大杜鹃将自己生的蛋寄宿在一百多种鸟的巢中,为了避免蛋被鸟巢主人赶跑,它们能够高仿出二十多种色型的鸟蛋

C.要孵化出小鸟,适宜的温度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保证小鸟能顺利破壳,鸟妈妈只能待在窝里孵蛋,来提高蛋的温度

D.蛇、乌龟的蛋大多埋在地下,有隐蔽性,所以是白色的,而鸟蛋暴露在环境中,则需要斑纹和颜色做障眼法迷惑天敌

国外某公司从农户收购伪步行虫和蟋蟀等昆虫,把它们加工成粉末或油,再与其它食材混合,制成让人吃不出昆虫味道的美味食品。2019年该公司销售这种食品已实现百万美元盈利。联合国粮农组织肯定这家公司的做法,并指出食用昆虫,有利于应对世界性粮食供应紧缺和营养不良问题。

A.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还将持续,开发昆虫等新食材,可有效应对食物需求增长

B.昆虫富含蛋白质、脂肪、补足维生素和铁的营养成分,是量大低成本的补充食材

C.国外某权威研究机构称,在本世纪,食用昆虫有利于人口增长和蛋白质消费增加

D.亚洲、非洲一些缺粮且人口管养不良的地区在大力发展昆虫养殖加工业

E.大杜鹃将自己生的蛋寄宿在一百多种鸟的巢中,为了避免蛋被鸟巢主人赶跑,它们能够高仿出二十多种色型的鸟蛋

F.要孵化出小鸟,适宜的温度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保证小鸟能顺利破壳,鸟妈妈只能待在窝里孵蛋,来提高蛋的温度

G.将不同品种的鸡蛋放置在阳光中,颜色更深的鸡蛋比浅色鸡蛋升温更快,而且其蛋壳表面保持较高温度的时间更长

H.蛇、乌龟的蛋大多埋在地下,有隐蔽性,所以是白色的,而鸟蛋暴露在环境中,需要斑纹和颜色做障眼法迷惑天敌

I.该调查所采集样本数量不足

J.该社区饲养宠物的通常是那些居住条件较好的居民

J.没有饲养宠物的家庭,其家庭成员通常为工作较为繁忙的在岗职工

研究表明,锻炼对人类大脑有积极作用,如果坚持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降低。

A.人类大脑如果不进行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进一步提高

B.如果没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那一定是没有坚持锻炼

C.如果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了,那么就一定是坚持锻炼的结果

D.坚持体育锻炼降低了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E.大杜鹃将自己生的蛋寄宿在一百多种鸟的巢中,为了避免蛋被鸟巢主人赶跑,它们能够高仿出二十多种色型的鸟蛋

F.要孵化出小鸟,适宜的温度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保证小鸟能顺利破壳,鸟妈妈只能待在窝里孵蛋,来提高蛋的温度

G.将不同品种的鸡蛋放置在阳光中,颜色更深的鸡蛋比浅色鸡蛋升温更快,而且其蛋壳表面保持较高温度的时间更长

H.蛇、乌龟的蛋大多埋在地下,有隐蔽性,所以是白色的,而鸟蛋暴露在环境中,需要斑纹和颜色做障眼法迷惑天敌

I.人类大脑如果不进行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进一步提高

J.如果没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那一定是没有坚持锻炼

J.如果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了,那么就一定是坚持锻炼的结果

国外某公司从农户收购伪步行虫和蟋蟀等昆虫,把它们加工成粉末或油,再与其它食材混合,制成让人吃不出昆虫味道的美味食品。2019年该公司销售这种食品已实现百万美元盈利。联合国粮农组织肯定这家公司的做法,并指出食用昆虫,有利于应对世界性粮食供应紧缺和营养不良问题。

A.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还将持续,开发昆虫等新食材,可有效应对食物需求增长

B.昆虫富含蛋白质、脂肪、补足维生素和铁的营养成分,是量大低成本的补充食材

C.国外某权威研究机构称,在本世纪,食用昆虫有利于人口增长和蛋白质消费增加

D.亚洲、非洲一些缺粮且人口管养不良的地区在大力发展昆虫养殖加工业

E.大杜鹃将自己生的蛋寄宿在一百多种鸟的巢中,为了避免蛋被鸟巢主人赶跑,它们能够高仿出二十多种色型的鸟蛋

F.要孵化出小鸟,适宜的温度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保证小鸟能顺利破壳,鸟妈妈只能待在窝里孵蛋,来提高蛋的温度

G.将不同品种的鸡蛋放置在阳光中,颜色更深的鸡蛋比浅色鸡蛋升温更快,而且其蛋壳表面保持较高温度的时间更长

H.蛇、乌龟的蛋大多埋在地下,有隐蔽性,所以是白色的,而鸟蛋暴露在环境中,需要斑纹和颜色做障眼法迷惑天敌

I.闪电雷击常常引起温带森林大火,但热带雨林因为湿度较大,并不会产生较大火灾

J.1968年热带雨林中藤蔓植物的覆盖率是32%,当前其覆盖率已经高达60%,有的地区甚至超过75%

J.藤蔓茎干相对树枝电阻更小,能像建筑上的避雷针那样传导闪电,让大部分电流从自己的茎干传导

资料2

李先生的儿子出差回来,大包小包拎了一大摞。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个大盒子送给他。李先生开始拆那盒包装精美的茶叶:第一层是巨大的纸盒,上面描龙画凤,写意山水,两根带子金光闪闪,扣板上包扎着两块火红的绸缎;打开纸盒,里面是一层厚厚的泡沫板,上面敷着5层绢纸,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泡沫板中央的小小空格中,躺着两个精美的小铁盒,黄缎包扎,包扎绳上紧扣着几颗亮光闪闪的水晶珠;打开铁盒子,是一个棉质布袋,布袋里面是一个锡纸袋,再里面是几包真空包装的塑料袋,打开塑料袋才是茶叶……为了揭开“庐山真面目”,李先生竟花了10分钟,而拆开来的包装物撒满一地。李先生笑儿子没经验:“买茶叶论斤称就可以了,价格实惠多了,何必拎回来一堆美丽垃圾。”可是儿子却说:“我就愿意多花钱,这个包装漂亮、有气派,送亲戚有面子,再说了,商场里也很难找到简装的。”

大肆包装过的商品,一般的变成了高档的,高档的则变成了更高档的,商家通过升级包装,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回报。如某品牌茶叶,散装每斤630元,简装每斤1260元,而精装的每斤要2520元;一家知名品牌白酒专卖店,同等度数同等窖藏年份的白酒,把玻璃瓶包装换成瓷瓶,再加上一个外包装盒,售价就提升了近500元。

在一家大型商场的化妆品柜台,记者发现一个50毫升的磨砂瓶内,大约只有10毫升的BB霜,瓶子的下半部都是空的。据说,如今国内的许多化妆品厂家都爱用这种“障眼法”,卖的就是一个“看相”。在一家礼品柜台,记者指着几种包装豪华的礼品,随意采访了几位促销员问她们是否好卖。她们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现在很多礼品能卖的出去,靠的就是包装,礼品包装豪华,拎在手上才有气派。送礼的人有面子,收礼的人也有面子。”

专家认为,“兼顾安全经济、功能便利、绿色环保,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意”的适度包装,才是精品包装。而在我国,30年来,包装行业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发展,从“傻大黑粗”到过度豪华,中国的包装行业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有调查数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最严重的国家,有些商品甚至已经到了“椟贵于珠”的地步。每年全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包装物占30%,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而处理这些“美丽垃圾”的费用更是惊人。我国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曾于2010年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家标准,要求对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外包装“瘦身”。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操作层面的体制支撑,这个规定目前只是“纸上谈兵”。“过度包装”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

反对过度包装,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循。比如日本商品的包装,注重细节与实用性;对于每家每户垃圾量的限定,特别是对垃圾分类的严格规定,让消费者主动拒绝豪华包装。英国几年前也曾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关于过度包装问题的热烈讨论,以关心环保问题闻名的《独立报》推出了一项“反包装浪费”活动,要求超市和零售商为各种商品“脱掉多余的外衣”。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2,联系社会现实,分析我国“过度包装”这一现象比较严重的原因及危害。(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一、给定资料
资料1
“最近忙什么呢?”“瞎忙!”成了当下人们见面时的惯用语。互联网上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调查显示,52.2%的人表示“太忙了,几乎没时间休息”,56.6%的人会习惯性地问朋友“最近你在忙什么”,38.4%的人表示每天几乎没有休闲时间,32.1%的人表示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就是觉得没时间。白领汪小姐每天早上8点就到公司,比公司要求的早到了1个小时。她自认为是个勤快人,吃完早点,整理一下办公桌,泡杯茶,刷一下微信、微博,接了几个电话,转眼就是11点了,这才想起来有个重要的报表没完成呢,赶紧急急忙忙地应付了事。小王则是一个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身为网络达人的他,每天一坐到电脑前,总是先登录QQ、飞信、旺旺等,挨个看完,再刷微信、微博,查邮件,看网购信息、股票行情……忙活一天,几乎没干啥正事,老板指派的活儿都是“抽空”完成的,等到发薪水的时候,发现业绩那部分少得可怜,这才傻了眼。白领小吴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上网,逐渐地越来越依赖网络,每天足不出户挂在网上,年纪轻轻的她在最近一次的体检中竟查出了腰间盘突出。
陈女士去年一年的购物总计花费近11万元。从10月1日到12月底就购买了92单商品,其中服装类用品34单、化妆品19单、汽车内饰4单、食品19单、植物2单、卫生纸3单、手机充值卡1单、收纳盒5单、机票3单、礼物2单。但是,仔细数了一下自己购买的所有货品,陈女士发现,其中的两瓶香水、五件T恤、一条裙子、一条牛仔裤等9单货品一直被塞在橱柜里,根本就没动过。不仅如此,陈女士发现,不是必须要买的东西而堆在家里成了摆设的,总价超过了3万元。“每次都忍不住购物,要么是觉得便宜,要么是打折赠送,看着实惠就直接买了。还有朋友推荐的,想着买来试试,结果就越买越多。”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为这类事跟她吵了很多次。
市民老刘最近被电信宽带的“极繁”绕晕了。去续办宽带的时候被优惠升级“100兆”的广告吸引,一问之下却被告知:即使是老客户要升级,也必须办理新套餐,新套餐强制捆绑了一个新手机号码,还可获赠一个免费手机。老刘问:“我有用了很久的手机号,也不想要多余的手机,不换新的行么?”“不行,要优惠升级只有这种选择,否则就要全额支付固话月租、来电显示以及全额宽带的费用”,营业员回答,看着营业厅服务人员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一按,嘴皮飞快地解释不办理套餐是如何如何不划算,老刘听了半天愣是没有弄明白各种套餐术语,伸手一摆:“停,太复杂了,按原样续约吧。”再看营业厅内其他套餐,更是种类繁多,眼花缭乱,各种繁复的“自主融合”套餐不是捆绑了手机就是强制消费,不要说用户搞不清楚,营业厅的服务人员也说搞不明白。
资料2
李先生的儿子出差回来,大包小包拎了一大摞。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个大盒子送给他。李先生开始拆那盒包装精美的茶叶:第一层是巨大的纸盒,上面描龙画凤,写意山水,两根带子金光闪闪,扣板上包扎着两块火红的绸缎;打开纸盒,里面是一层厚厚的泡沫板,上面敷着5层绢纸,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泡沫板中央的小小空格中,躺着两个精美的小铁盒,黄缎包扎,包扎绳上紧扣着几颗亮光闪闪的水晶珠;打开铁盒子,是一个棉质布袋,布袋里面是一个锡纸袋,再里面是几包真空包装的塑料袋,打开塑料袋才是茶叶……为了揭开“庐山真面目”,李先生竟花了10分钟,而拆开来的包装物撒满一地。李先生笑儿子没经验:“买茶叶论斤称就可以了,价格实惠多了,何必拎回来一堆美丽垃圾。”可是儿子却说:“我就愿意多花钱,这个包装漂亮、有气派,送亲戚有面子,再说了,商场里也很难找到简装的。”
大肆包装过的商品,一般的变成了高档的,高档的则变成了更高档的,商家通过升级包装,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回报。如某品牌茶叶,散装每斤630元,简装每斤1260元,而精装的每斤要2520元;一家知名品牌白酒专卖店,同等度数同等窖藏年份的白酒,把玻璃瓶包装换成瓷瓶,再加上一个外包装盒,售价就提升了近500元。
在一家大型商场的化妆品柜台,记者发现一个50毫升的磨砂瓶内,大约只有10毫升的BB霜,瓶子的下半部都是空的。据说,如今国内的许多化妆品厂家都爱用这种“障眼法”,卖的就是一个“看相”。在一家礼品柜台,记者指着几种包装豪华的礼品,随意采访了几位促销员问她们是否好卖。她们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现在很多礼品能卖的出去,靠的就是包装,礼品包装豪华,拎在手上才有气派。送礼的人有面子,收礼的人也有面子。”
专家认为,“兼顾安全经济、功能便利、绿色环保,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意”的适度包装,才是精品包装。而在我国,30年来,包装行业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发展,从“傻大黑粗”到过度豪华,中国的包装行业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有调查数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最严重的国家,有些商品甚至已经到了“椟贵于珠”的地步。每年全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包装物占30%,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而处理这些“美丽垃圾”的费用更是惊人。我国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曾于2010年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家标准,要求对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外包装“瘦身”。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操作层面的体制支撑,这个规定目前只是“纸上谈兵”。“过度包装”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
反对过度包装,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循。比如日本商品的包装,注重细节与实用性;对于每家每户垃圾量的限定,特别是对垃圾分类的严格规定,让消费者主动拒绝豪华包装。英国几年前也曾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关于过度包装问题的热烈讨论,以关心环保问题闻名的《独立报》推出了一项“反包装浪费”活动,要求超市和零售商为各种商品“脱掉多余的外衣”。
资料3
西方极简主义风靡于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与“极简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断舍离”文化在日本悄然盛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开始接触并接受这种去繁就简的极简主义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在百度、豆瓣、天涯等网络社区里,国内崇尚简约生活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豆瓣社区“极简生活”与“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成员,均超过6000人。“简约生活的72条观念”、“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等均是十分热门的话题。
“知乎”网名Kent开设了名为“极简主义”的专题讨论区,超过1万人关注了该话题,300人自愿成为倡导并践行简约生活的小组成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打折购物狂、山寨爱好者,或者有杂物收集癖,那么尝试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或许是一剂良药。”Kent说,“其实,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减少物品和生活中无益的事情只是手段,而腾出时间精力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当然,极简不代表苦行。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购买体验”,认为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极简主义者似乎更善于自我反省,并致力于将精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集中于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极简主义者的社交圈子里,大家会分享许多“人生整理法则”,比如垃圾分类、旧物处理;或者寻找一种不依赖物质的幸福,分享一次旅途中的感动。
“我不会用任何东西去交换我曾经在曼谷街头游荡的那些时光,哪怕一秒。”环保设计网站“treehugger.com”发起人格林汉姆·希尔作为资深极简主义者,在他的一篇博客中说,“我花了15年,来减少那些我曾收集的不重要的东西,然后过着更广大、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
“生活中最好的事物并不是具体的事物,那些情感关系、经验以及有意义的工作才是快乐人生最重要的。”希尔在博客中写道,“现在,我睡得更好了。我的空间很小,我的生活却很大。我拥有的更少,得到的却更多。”

资料4
一张餐巾纸撕成两张用,家务自己干,能当厨子就不下馆子……近日,“酷抠族”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酷抠族”高学历,收入也不差,但是崇尚近年来逐渐为人们关注的“极简”生活方式,精打细算地过着简单的生活;“酷抠族”也不是守财奴,他们讲究的是理性的“质优价廉”的消费。小蔡今年35岁,经过多年的打拼,近日在市区购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他十几年前刚出来工作时,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但是基本上都是“月光族”。几年下来,工资所剩无几。“后来我觉得那样的生活不健康、不环保、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就开始有计划地花钱,什么地方该花,什么地方不该花,我都会记着,有时候怕忘记还会记在本子上。”他说,从一开始天天跟朋友、同事下馆子,到现在基本都是自己在家做饭吃,几年下来,人际交往简单了很多,生活规律了,也省了好多钱。
最近,“全程步行”上下班的方式在W市白领中悄然兴起。“上班坐着、乘车坐着,随时都坐着,不仅不健康,还越来越懒,把人的意志都消磨了。”为了不再消沉下去,白领小曹决定不坐车、不搭轻轨,每天徒步往返于住处和工作单位之间上下班。这种上班方式,得到了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称赞,“平时都开车上下班,太匆忙了,眼里只有红绿灯和拥堵的公路,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人。”小曹步行上下班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大坪经鹅岭、两路口、上清寺、观音桥到红旗河沟;另一条则是从九坑子经佛图关公园步道,沿着嘉华大桥、李家坪、读书梁到红旗河沟。两条路线都要走两个小时左右,都要经过W市风景最美的地方。小曹虽然每天不到7点就得起床,但是这时正处于黑夜白昼的交替,在步行的路上,小曹如同完成了一场穿越之旅。“每个时刻的景象都不同,这是城市里最生动的美。”几个月下来,小曹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节省了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的时间和花费,还欣赏了许多过去常常忽略的城市美景。
资料5
为顺应网站潮流的发展,X百货集团旗下的多个商
[问答题,材料题,分析]请结合对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从分析“保持简单,比复杂还难”这一观点出发,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3)结构严谨,语言流畅;(4)字数在1000~1200字。  资料1  “最近忙什么呢?”“瞎忙!”成了当下人们见面时的惯用语。互联网上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调查显示,52.2%的人表示“太忙了,几乎没时间休息”,56.6%的人会习惯性地问朋友“最近你在忙什么”,38.4%的人表示每天几乎没有休闲时间,32.1%的人表示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就是觉得没时间。白领汪小姐每天早上8点就到公司,比公司要求的早到了1个小时。她自认为是个勤快人,吃完早点,整理一下办公桌,泡杯茶,刷一下微信、微博,接了几个电话,转眼就是11点了,这才想起来有个重要的报表没完成呢,赶紧急急忙忙地应付了事。小王则是一个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身为网络达人的他,每天一坐到电脑前,总是先登录QQ、飞信、旺旺等,挨个看完,再刷微信、微博,查邮件,看网购信息、股票行情……忙活一天,几乎没干啥正事,老板指派的活儿都是“抽空”完成的,等到发薪水的时候,发现业绩那部分少得可怜,这才傻了眼。白领小吴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上网,逐渐地越来越依赖网络,每天足不出户挂在网上,年纪轻轻的她在最近一次的体检中竟查出了腰间盘突出。  陈女士去年一年的购物总计花费近11万元。从10月1日到12月底就购买了92单商品,其中服装类用品34单、化妆品19单、汽车内饰4单、食品19单、植物2单、卫生纸3单、手机充值卡1单、收纳盒5单、机票3单、礼物2单。但是,仔细数了一下自己购买的所有货品,陈女士发现,其中的两瓶香水、五件T恤、一条裙子、一条牛仔裤等9单货品一直被塞在橱柜里,根本就没动过。不仅如此,陈女士发现,不是必须要买的东西而堆在家里成了摆设的,总价超过了3万元。“每次都忍不住购物,要么是觉得便宜,要么是打折赠送,看着实惠就直接买了。还有朋友推荐的,想着买来试试,结果就越买越多。”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为这类事跟她吵了很多次。  市民老刘最近被电信宽带的“极繁”绕晕了。去续办宽带的时候被优惠升级“100兆”的广告吸引,一问之下却被告知:即使是老客户要升级,也必须办理新套餐,新套餐强制捆绑了一个新手机号码,还可获赠一个免费手机。老刘问:“我有用了很久的手机号,也不想要多余的手机,不换新的行么?”“不行,要优惠升级只有这种选择,否则就要全额支付固话月租、来电显示以及全额宽带的费用”,营业员回答,看着营业厅服务人员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一按,嘴皮飞快地解释不办理套餐是如何如何不划算,老刘听了半天愣是没有弄明白各种套餐术语,伸手一摆:“停,太复杂了,按原样续约吧。”再看营业厅内其他套餐,更是种类繁多,眼花缭乱,各种繁复的“自主融合”套餐不是捆绑了手机就是强制消费,不要说用户搞不清楚,营业厅的服务人员也说搞不明白。  资料2  李先生的儿子出差回来,大包小包拎了一大摞。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个大盒子送给他。李先生开始拆那盒包装精美的茶叶:第一层是巨大的纸盒,上面描龙画凤,写意山水,两根带子金光闪闪,扣板上包扎着两块火红的绸缎;打开纸盒,里面是一层厚厚的泡沫板,上面敷着5层绢纸,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泡沫板中央的小小空格中,躺着两个精美的小铁盒,黄缎包扎,包扎绳上紧扣着几颗亮光闪闪的水晶珠;打开铁盒子,是一个棉质布袋,布袋里面是一个锡纸袋,再里面是几包真空包装的塑料袋,打开塑料袋才是茶叶……为了揭开“庐山真面目”,李先生竟花了10分钟,而拆开来的包装物撒满一地。李先生笑儿子没经验:“买茶叶论斤称就可以了,价格实惠多了,何必拎回来一堆美丽垃圾。”可是儿子却说:“我就愿意多花钱,这个包装漂亮、有气派,送亲戚有面子,再说了,商场里也很难找到简装的。”  大肆包装过的商品,一般的变成了高档的,高档的则变成了更高档的,商家通过升级包装,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回报。如某品牌茶叶,散装每斤630元,简装每斤1260元,而精装的每斤要2520元;一家知名品牌白酒专卖店,同等度数同等窖藏年份的白酒,把玻璃瓶包装换成瓷瓶,再加上一个外包装盒,售价就提升了近500元。  在一家大型商场的化妆品柜台,记者发现一个50毫升的磨砂瓶内,大约只有10毫升的BB霜,瓶子的下半部都是空的。据说,如今国内的许多化妆品厂家都爱用这种“障眼法”,卖的就是一个“看相”。在一家礼品柜台,记者指着几种包装豪华的礼品,随意采访了几位促销员问她们是否好卖。她们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现在很多礼品能卖的出去,靠的就是包装,礼品包装豪华,拎在手上才有气派。送礼的人有面子,收礼的人也有面子。”  专家认为,“兼顾安全经济、功能便利、绿色环保,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意”的适度包装,才是精品包装。而在我国,30年来,包装行业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发展,从“傻大黑粗”到过度豪华,中国的包装行业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有调查数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最严重的国家,有些商品甚至已经到了“椟贵于珠”的地步。每年全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包装物占30%,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而处理这些“美丽垃圾”的费用更是惊人。我国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曾于2010年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家标准,要求对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外包装“瘦身”。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操作层面的体制支撑,这个规定目前只是“纸上谈兵”。“过度包装”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  反对过度包装,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循。比如日本商品的包装,注重细节与实用性;对于每家每户垃圾量的限定,特别是对垃圾分类的严格规定,让消费者主动拒绝豪华包装。英国几年前也曾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关于过度包装问题的热烈讨论,以关心环保问题闻名的《独立报》推出了一项“反包装浪费”活动,要求超市和零售商为各种商品“脱掉多余的外衣”。  资料3  西方极简主义风靡于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与“极简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断舍离”文化在日本悄然盛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开始接触并接受这种去繁就简的极简主义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在百度、豆瓣、天涯等网络社区里,国内崇尚简约生活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豆瓣社区“极简生活”与“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成员,均超过6000人。“简约生活的72条观念”、“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等均是十分热门的话题。  “知乎”网名Kent开设了名为“极简主义”的专题讨论区,超过1万人关注了该话题,300人自愿成为倡导并践行简约生活的小组成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打折购物狂、山寨爱好者,或者有杂物收集癖,那么尝试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或许是一剂良药。”Kent说,“其实,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减少物品和生活中无益的事情只是手段,而腾出时间精力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当然,极简不代表苦行。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购买体验”,认为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极简主义者似乎更善于自我反省,并致力于将精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集中于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极简主义者的社交圈子里,大家会分享许多“人生整理法则”,比如垃圾分类、旧物处理;或者寻找一种不依赖物质的幸福,分享一次旅途中的感动。  “我不会用任何东西去交换我曾经在曼谷街头游荡的那些时光,哪怕一秒。”环保设计网站“treehugger.com”发起人格林汉姆·希尔作为资深极简主义者,在他的一篇博客中说,“我花了15年,来减少那些我曾收集的不重要的东西,然后过着更广大、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  “生活中最好的事物并不是具体的事物,那些情感关系、经验以及有意义的工作才是快乐人生最重要的。”希尔在博客中写道,“现在,我睡得更好了。我的空间很小,我的生活却很大。我拥有的更少,得到的却更多。”  资料4  一张餐巾纸撕成两张用,家务自己干,能当厨子就不下馆子……近日,“酷抠族”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酷抠族”高学历,收入也不差,但是崇尚近年来逐渐为人们关注的“极简”生活方式,精打细算地过着简单的生活;“酷抠族”也不是守财奴,他们讲究的是理性的“质优价廉”的消费。小蔡今年35岁,经过多年的打拼,近日在市区购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他十几年前刚出来工作时,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但是基本上都是“月光族”。几年下来,工资所剩无几。“后来我觉得那样的生活不健康、不环保、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就开始有计划地花钱,什么地方该花,什么地方不该花,我都会记着,有时候怕忘记还会记在本子上。”他说,从一开始天天跟朋友、同事下馆子,到现在基本都是自己在家做饭吃,几年下来,人际交往简单了很多,生活规律了,也省了好多钱。  最近,“全程步行”上下班的方式在W市白领中悄然兴起。“上班坐着、乘车坐着,随时都坐着,不仅不健康,还越来越懒,把人的意志都消磨了。”为了不再消沉下去,白领小曹决定不坐车、不搭轻轨,每天徒步往返于住处和工作单位之间上下班。这种上班方式,得到了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称赞,“平时都开车上下班,太匆忙了,眼里只有红绿灯和拥堵的公路,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人。”小曹步行上下班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大坪经鹅岭、两路口、上清寺、观音桥到红旗河沟;另一条则是从九坑子经佛图关公园步道,沿着嘉华大桥、李家坪、读书梁到红旗河沟。两条路线都要走两个小时左右,都要经过W市风景最美的地方。小曹虽然每天不到7点就得起床,但是这时正处于黑夜白昼的交替,在步行的路上,小曹如同完成了一场穿越之旅。“每个时刻的景象都不同,这是城市里最生动的美。”几个月下来,小曹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节省了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的时间和花费,
[问答题,材料题,分析]请结合给定资料2,联系社会现实,分析我国“过度包装”这一现象比较严重的原因及危害。(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资料1  “最近忙什么呢?”“瞎忙!”成了当下人们见面时的惯用语。互联网上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调查显示,52.2%的人表示“太忙了,几乎没时间休息”,56.6%的人会习惯性地问朋友“最近你在忙什么”,38.4%的人表示每天几乎没有休闲时间,32.1%的人表示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就是觉得没时间。白领汪小姐每天早上8点就到公司,比公司要求的早到了1个小时。她自认为是个勤快人,吃完早点,整理一下办公桌,泡杯茶,刷一下微信、微博,接了几个电话,转眼就是11点了,这才想起来有个重要的报表没完成呢,赶紧急急忙忙地应付了事。小王则是一个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身为网络达人的他,每天一坐到电脑前,总是先登录QQ、飞信、旺旺等,挨个看完,再刷微信、微博,查邮件,看网购信息、股票行情……忙活一天,几乎没干啥正事,老板指派的活儿都是“抽空”完成的,等到发薪水的时候,发现业绩那部分少得可怜,这才傻了眼。白领小吴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上网,逐渐地越来越依赖网络,每天足不出户挂在网上,年纪轻轻的她在最近一次的体检中竟查出了腰间盘突出。  陈女士去年一年的购物总计花费近11万元。从10月1日到12月底就购买了92单商品,其中服装类用品34单、化妆品19单、汽车内饰4单、食品19单、植物2单、卫生纸3单、手机充值卡1单、收纳盒5单、机票3单、礼物2单。但是,仔细数了一下自己购买的所有货品,陈女士发现,其中的两瓶香水、五件T恤、一条裙子、一条牛仔裤等9单货品一直被塞在橱柜里,根本就没动过。不仅如此,陈女士发现,不是必须要买的东西而堆在家里成了摆设的,总价超过了3万元。“每次都忍不住购物,要么是觉得便宜,要么是打折赠送,看着实惠就直接买了。还有朋友推荐的,想着买来试试,结果就越买越多。”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为这类事跟她吵了很多次。  市民老刘最近被电信宽带的“极繁”绕晕了。去续办宽带的时候被优惠升级“100兆”的广告吸引,一问之下却被告知:即使是老客户要升级,也必须办理新套餐,新套餐强制捆绑了一个新手机号码,还可获赠一个免费手机。老刘问:“我有用了很久的手机号,也不想要多余的手机,不换新的行么?”“不行,要优惠升级只有这种选择,否则就要全额支付固话月租、来电显示以及全额宽带的费用”,营业员回答,看着营业厅服务人员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一按,嘴皮飞快地解释不办理套餐是如何如何不划算,老刘听了半天愣是没有弄明白各种套餐术语,伸手一摆:“停,太复杂了,按原样续约吧。”再看营业厅内其他套餐,更是种类繁多,眼花缭乱,各种繁复的“自主融合”套餐不是捆绑了手机就是强制消费,不要说用户搞不清楚,营业厅的服务人员也说搞不明白。  资料2  李先生的儿子出差回来,大包小包拎了一大摞。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个大盒子送给他。李先生开始拆那盒包装精美的茶叶:第一层是巨大的纸盒,上面描龙画凤,写意山水,两根带子金光闪闪,扣板上包扎着两块火红的绸缎;打开纸盒,里面是一层厚厚的泡沫板,上面敷着5层绢纸,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泡沫板中央的小小空格中,躺着两个精美的小铁盒,黄缎包扎,包扎绳上紧扣着几颗亮光闪闪的水晶珠;打开铁盒子,是一个棉质布袋,布袋里面是一个锡纸袋,再里面是几包真空包装的塑料袋,打开塑料袋才是茶叶……为了揭开“庐山真面目”,李先生竟花了10分钟,而拆开来的包装物撒满一地。李先生笑儿子没经验:“买茶叶论斤称就可以了,价格实惠多了,何必拎回来一堆美丽垃圾。”可是儿子却说:“我就愿意多花钱,这个包装漂亮、有气派,送亲戚有面子,再说了,商场里也很难找到简装的。”  大肆包装过的商品,一般的变成了高档的,高档的则变成了更高档的,商家通过升级包装,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回报。如某品牌茶叶,散装每斤630元,简装每斤1260元,而精装的每斤要2520元;一家知名品牌白酒专卖店,同等度数同等窖藏年份的白酒,把玻璃瓶包装换成瓷瓶,再加上一个外包装盒,售价就提升了近500元。  在一家大型商场的化妆品柜台,记者发现一个50毫升的磨砂瓶内,大约只有10毫升的BB霜,瓶子的下半部都是空的。据说,如今国内的许多化妆品厂家都爱用这种“障眼法”,卖的就是一个“看相”。在一家礼品柜台,记者指着几种包装豪华的礼品,随意采访了几位促销员问她们是否好卖。她们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现在很多礼品能卖的出去,靠的就是包装,礼品包装豪华,拎在手上才有气派。送礼的人有面子,收礼的人也有面子。”  专家认为,“兼顾安全经济、功能便利、绿色环保,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意”的适度包装,才是精品包装。而在我国,30年来,包装行业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发展,从“傻大黑粗”到过度豪华,中国的包装行业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有调查数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最严重的国家,有些商品甚至已经到了“椟贵于珠”的地步。每年全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包装物占30%,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而处理这些“美丽垃圾”的费用更是惊人。我国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曾于2010年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家标准,要求对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外包装“瘦身”。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操作层面的体制支撑,这个规定目前只是“纸上谈兵”。“过度包装”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  反对过度包装,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循。比如日本商品的包装,注重细节与实用性;对于每家每户垃圾量的限定,特别是对垃圾分类的严格规定,让消费者主动拒绝豪华包装。英国几年前也曾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关于过度包装问题的热烈讨论,以关心环保问题闻名的《独立报》推出了一项“反包装浪费”活动,要求超市和零售商为各种商品“脱掉多余的外衣”。  资料3  西方极简主义风靡于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与“极简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断舍离”文化在日本悄然盛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开始接触并接受这种去繁就简的极简主义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在百度、豆瓣、天涯等网络社区里,国内崇尚简约生活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豆瓣社区“极简生活”与“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成员,均超过6000人。“简约生活的72条观念”、“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等均是十分热门的话题。  “知乎”网名Kent开设了名为“极简主义”的专题讨论区,超过1万人关注了该话题,300人自愿成为倡导并践行简约生活的小组成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打折购物狂、山寨爱好者,或者有杂物收集癖,那么尝试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或许是一剂良药。”Kent说,“其实,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减少物品和生活中无益的事情只是手段,而腾出时间精力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当然,极简不代表苦行。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购买体验”,认为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极简主义者似乎更善于自我反省,并致力于将精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集中于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极简主义者的社交圈子里,大家会分享许多“人生整理法则”,比如垃圾分类、旧物处理;或者寻找一种不依赖物质的幸福,分享一次旅途中的感动。  “我不会用任何东西去交换我曾经在曼谷街头游荡的那些时光,哪怕一秒。”环保设计网站“treehugger.com”发起人格林汉姆·希尔作为资深极简主义者,在他的一篇博客中说,“我花了15年,来减少那些我曾收集的不重要的东西,然后过着更广大、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  “生活中最好的事物并不是具体的事物,那些情感关系、经验以及有意义的工作才是快乐人生最重要的。”希尔在博客中写道,“现在,我睡得更好了。我的空间很小,我的生活却很大。我拥有的更少,得到的却更多。”  资料4  一张餐巾纸撕成两张用,家务自己干,能当厨子就不下馆子……近日,“酷抠族”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酷抠族”高学历,收入也不差,但是崇尚近年来逐渐为人们关注的“极简”生活方式,精打细算地过着简单的生活;“酷抠族”也不是守财奴,他们讲究的是理性的“质优价廉”的消费。小蔡今年35岁,经过多年的打拼,近日在市区购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他十几年前刚出来工作时,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但是基本上都是“月光族”。几年下来,工资所剩无几。“后来我觉得那样的生活不健康、不环保、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就开始有计划地花钱,什么地方该花,什么地方不该花,我都会记着,有时候怕忘记还会记在本子上。”他说,从一开始天天跟朋友、同事下馆子,到现在基本都是自己在家做饭吃,几年下来,人际交往简单了很多,生活规律了,也省了好多钱。  最近,“全程步行”上下班的方式在W市白领中悄然兴起。“上班坐着、乘车坐着,随时都坐着,不仅不健康,还越来越懒,把人的意志都消磨了。”为了不再消沉下去,白领小曹决定不坐车、不搭轻轨,每天徒步往返于住处和工作单位之间上下班。这种上班方式,得到了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称赞,“平时都开车上下班,太匆忙了,眼里只有红绿灯和拥堵的公路,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人。”小曹步行上下班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大坪经鹅岭、两路口、上清寺、观音桥到红旗河沟;另一条则是从九坑子经佛图关公园步道,沿着嘉华大桥、李家坪、读书梁到红旗河沟。两条路线都要走两个小时左右,都要经过W市风景最美的地方。小曹虽然每天不到7点就得起床,但是这时正处于黑夜白昼的交替,在步行的路上,小曹如同完成了一场穿越之旅。“每个时刻的景象都不同,这是城市里最生动的美。”几个月下来,小曹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节省了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的时间和花费,还欣赏了许多过去常常忽略的城市美景。  资料5  为顺应网站潮流的发展,X百货集团旗下的多个
[问答题,材料题,分析]请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概括时下逐渐流行的“去繁就简”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15分)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资料1  “最近忙什么呢?”“瞎忙!”成了当下人们见面时的惯用语。互联网上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调查显示,52.2%的人表示“太忙了,几乎没时间休息”,56.6%的人会习惯性地问朋友“最近你在忙什么”,38.4%的人表示每天几乎没有休闲时间,32.1%的人表示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就是觉得没时间。白领汪小姐每天早上8点就到公司,比公司要求的早到了1个小时。她自认为是个勤快人,吃完早点,整理一下办公桌,泡杯茶,刷一下微信、微博,接了几个电话,转眼就是11点了,这才想起来有个重要的报表没完成呢,赶紧急急忙忙地应付了事。小王则是一个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身为网络达人的他,每天一坐到电脑前,总是先登录QQ、飞信、旺旺等,挨个看完,再刷微信、微博,查邮件,看网购信息、股票行情……忙活一天,几乎没干啥正事,老板指派的活儿都是“抽空”完成的,等到发薪水的时候,发现业绩那部分少得可怜,这才傻了眼。白领小吴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上网,逐渐地越来越依赖网络,每天足不出户挂在网上,年纪轻轻的她在最近一次的体检中竟查出了腰间盘突出。  陈女士去年一年的购物总计花费近11万元。从10月1日到12月底就购买了92单商品,其中服装类用品34单、化妆品19单、汽车内饰4单、食品19单、植物2单、卫生纸3单、手机充值卡1单、收纳盒5单、机票3单、礼物2单。但是,仔细数了一下自己购买的所有货品,陈女士发现,其中的两瓶香水、五件T恤、一条裙子、一条牛仔裤等9单货品一直被塞在橱柜里,根本就没动过。不仅如此,陈女士发现,不是必须要买的东西而堆在家里成了摆设的,总价超过了3万元。“每次都忍不住购物,要么是觉得便宜,要么是打折赠送,看着实惠就直接买了。还有朋友推荐的,想着买来试试,结果就越买越多。”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为这类事跟她吵了很多次。  市民老刘最近被电信宽带的“极繁”绕晕了。去续办宽带的时候被优惠升级“100兆”的广告吸引,一问之下却被告知:即使是老客户要升级,也必须办理新套餐,新套餐强制捆绑了一个新手机号码,还可获赠一个免费手机。老刘问:“我有用了很久的手机号,也不想要多余的手机,不换新的行么?”“不行,要优惠升级只有这种选择,否则就要全额支付固话月租、来电显示以及全额宽带的费用”,营业员回答,看着营业厅服务人员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一按,嘴皮飞快地解释不办理套餐是如何如何不划算,老刘听了半天愣是没有弄明白各种套餐术语,伸手一摆:“停,太复杂了,按原样续约吧。”再看营业厅内其他套餐,更是种类繁多,眼花缭乱,各种繁复的“自主融合”套餐不是捆绑了手机就是强制消费,不要说用户搞不清楚,营业厅的服务人员也说搞不明白。  资料2  李先生的儿子出差回来,大包小包拎了一大摞。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个大盒子送给他。李先生开始拆那盒包装精美的茶叶:第一层是巨大的纸盒,上面描龙画凤,写意山水,两根带子金光闪闪,扣板上包扎着两块火红的绸缎;打开纸盒,里面是一层厚厚的泡沫板,上面敷着5层绢纸,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泡沫板中央的小小空格中,躺着两个精美的小铁盒,黄缎包扎,包扎绳上紧扣着几颗亮光闪闪的水晶珠;打开铁盒子,是一个棉质布袋,布袋里面是一个锡纸袋,再里面是几包真空包装的塑料袋,打开塑料袋才是茶叶……为了揭开“庐山真面目”,李先生竟花了10分钟,而拆开来的包装物撒满一地。李先生笑儿子没经验:“买茶叶论斤称就可以了,价格实惠多了,何必拎回来一堆美丽垃圾。”可是儿子却说:“我就愿意多花钱,这个包装漂亮、有气派,送亲戚有面子,再说了,商场里也很难找到简装的。”  大肆包装过的商品,一般的变成了高档的,高档的则变成了更高档的,商家通过升级包装,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回报。如某品牌茶叶,散装每斤630元,简装每斤1260元,而精装的每斤要2520元;一家知名品牌白酒专卖店,同等度数同等窖藏年份的白酒,把玻璃瓶包装换成瓷瓶,再加上一个外包装盒,售价就提升了近500元。  在一家大型商场的化妆品柜台,记者发现一个50毫升的磨砂瓶内,大约只有10毫升的BB霜,瓶子的下半部都是空的。据说,如今国内的许多化妆品厂家都爱用这种“障眼法”,卖的就是一个“看相”。在一家礼品柜台,记者指着几种包装豪华的礼品,随意采访了几位促销员问她们是否好卖。她们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现在很多礼品能卖的出去,靠的就是包装,礼品包装豪华,拎在手上才有气派。送礼的人有面子,收礼的人也有面子。”  专家认为,“兼顾安全经济、功能便利、绿色环保,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意”的适度包装,才是精品包装。而在我国,30年来,包装行业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发展,从“傻大黑粗”到过度豪华,中国的包装行业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有调查数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最严重的国家,有些商品甚至已经到了“椟贵于珠”的地步。每年全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包装物占30%,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而处理这些“美丽垃圾”的费用更是惊人。我国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曾于2010年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家标准,要求对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外包装“瘦身”。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操作层面的体制支撑,这个规定目前只是“纸上谈兵”。“过度包装”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  反对过度包装,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循。比如日本商品的包装,注重细节与实用性;对于每家每户垃圾量的限定,特别是对垃圾分类的严格规定,让消费者主动拒绝豪华包装。英国几年前也曾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关于过度包装问题的热烈讨论,以关心环保问题闻名的《独立报》推出了一项“反包装浪费”活动,要求超市和零售商为各种商品“脱掉多余的外衣”。  资料3  西方极简主义风靡于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与“极简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断舍离”文化在日本悄然盛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开始接触并接受这种去繁就简的极简主义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在百度、豆瓣、天涯等网络社区里,国内崇尚简约生活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豆瓣社区“极简生活”与“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成员,均超过6000人。“简约生活的72条观念”、“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等均是十分热门的话题。  “知乎”网名Kent开设了名为“极简主义”的专题讨论区,超过1万人关注了该话题,300人自愿成为倡导并践行简约生活的小组成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打折购物狂、山寨爱好者,或者有杂物收集癖,那么尝试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或许是一剂良药。”Kent说,“其实,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减少物品和生活中无益的事情只是手段,而腾出时间精力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当然,极简不代表苦行。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购买体验”,认为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极简主义者似乎更善于自我反省,并致力于将精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集中于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极简主义者的社交圈子里,大家会分享许多“人生整理法则”,比如垃圾分类、旧物处理;或者寻找一种不依赖物质的幸福,分享一次旅途中的感动。  “我不会用任何东西去交换我曾经在曼谷街头游荡的那些时光,哪怕一秒。”环保设计网站“treehugger.com”发起人格林汉姆·希尔作为资深极简主义者,在他的一篇博客中说,“我花了15年,来减少那些我曾收集的不重要的东西,然后过着更广大、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  “生活中最好的事物并不是具体的事物,那些情感关系、经验以及有意义的工作才是快乐人生最重要的。”希尔在博客中写道,“现在,我睡得更好了。我的空间很小,我的生活却很大。我拥有的更少,得到的却更多。”  资料4  一张餐巾纸撕成两张用,家务自己干,能当厨子就不下馆子……近日,“酷抠族”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酷抠族”高学历,收入也不差,但是崇尚近年来逐渐为人们关注的“极简”生活方式,精打细算地过着简单的生活;“酷抠族”也不是守财奴,他们讲究的是理性的“质优价廉”的消费。小蔡今年35岁,经过多年的打拼,近日在市区购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他十几年前刚出来工作时,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但是基本上都是“月光族”。几年下来,工资所剩无几。“后来我觉得那样的生活不健康、不环保、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就开始有计划地花钱,什么地方该花,什么地方不该花,我都会记着,有时候怕忘记还会记在本子上。”他说,从一开始天天跟朋友、同事下馆子,到现在基本都是自己在家做饭吃,几年下来,人际交往简单了很多,生活规律了,也省了好多钱。  最近,“全程步行”上下班的方式在W市白领中悄然兴起。“上班坐着、乘车坐着,随时都坐着,不仅不健康,还越来越懒,把人的意志都消磨了。”为了不再消沉下去,白领小曹决定不坐车、不搭轻轨,每天徒步往返于住处和工作单位之间上下班。这种上班方式,得到了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称赞,“平时都开车上下班,太匆忙了,眼里只有红绿灯和拥堵的公路,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人。”小曹步行上下班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大坪经鹅岭、两路口、上清寺、观音桥到红旗河沟;另一条则是从九坑子经佛图关公园步道,沿着嘉华大桥、李家坪、读书梁到红旗河沟。两条路线都要走两个小时左右,都要经过W市风景最美的地方。小曹虽然每天不到7点就得起床,但是这时正处于黑夜白昼的交替,在步行的路上,小曹如同完成了一场穿越之旅。“每个时刻的景象都不同,这是城市里最生动的美。”几个月下来,小曹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节省了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的时间和花费,还欣赏了许多过去常常忽略的城市美景。  资料5  为顺应网站潮流的发展,X百货集团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