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雨

产生流星雨的流星体原先来自同一颗天体,比如是由同一颗彗星喷发出来的尘埃,它们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绕着太阳转,平行而来,在与地球相遇前已经是分别存在的,这种叫流星雨,所以同一个流星雨会持续挺长时间,有的几个小时,有的半个月或更久。陨石雨是同一个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的瞬间变化的。本文意在说明()。A:什么是陨石雨
B:什么是流星雨
C:陨石雨和流星雨有什么差异
D:陨石雨和流星雨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篇文章主要是说(  )。

A、“女娲补天”神话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以史前事件为事实依据的

B、“女娲补天”神话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

C、河北平原在史前时期曾经遭遇过一次大规模的陨石雨撞击

D、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为“女娲补天”神话提供了依据

吉林陨石雨属于(  )。

A、石陨石

B、铁陨石

C、铁石陨石

D、磁陨石

陨石雨属于以下哪一种自然灾害?()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

D、宇宙灾害

吉林陨石雨降落的时间(  )。

A、1976年3月8日

B、1971年3月8日

C、1978年3月8日

D、1975年3月8日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罪己诏。这最有可能是什么思想影响

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

C.存天理,灭人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吉林陨石雨降落范围东西长______,南北宽______,面积约______,最大的陨石重______。(  )

A、72千米

B、5000平方米

C、8.5千米

D、1770公斤

E、500平方千米

F、2616公斤

下列不属于“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淮南子·览冥训》中对“女娲补天”神话的记载

B、河北平原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

C、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女娲补天”神话提供了新的基础

D、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

文中各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娲补天”神话的起源应是源于远古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灾害

B、通过女娲补天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C、依据近代对陨石撞击的研究,这次远古陨石雨的撞击范围相当广,应当从山西北部到河北平原中部

D、史前巨大的撞击事件造成了空前的天文、地质灾难,波及影响到北半球甚至整个华北平原地区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女娲补天”反映了中原地区远古时期先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景象

B、碟形洼地及其群体在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都被发现有广泛的分布

C、河北平原的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是在陨石雨撞击、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D、“女娲补天”源于一次以陨石为主的灾害事件,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下列对“女娲补天”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女娲补天”是源于古人想象的一个神话故事,它承载了某种文化信息

B、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女娲补天”神话的起源是古代一次影响深远的天文灾害

C、据现代科学研究和推测,神话“女娲补天”描述的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

D、远古时期的一次严重灾难,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外迁,造成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在原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古代文化,“女娲补天”反映的正是新文化创生的过程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遭遇陨石雨“袭击”,它是由于流星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并发生爆炸而引起的。

(1)当天是农历正月初六,月相接近 _______________ (填“上弦月”或“下弦月”)。

(2)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流星体内能的增加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 方式实现的。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200人受伤。读陨石雨坠落地点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车里雅宾斯克州的中心车里雅宾斯克市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是

A.(55°N,61°E)

B.(45°N,61°E)

C.(55°N,59°E)

D.(45°N,59°E)小题2:陨石坠落事件发生当天,地球运行在下图中的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小题3:车里雅宾斯克州一月份平均温度在零下16℃~零下18℃之间,七月份平均温度在17℃~20℃之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该地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小题4:乌拉尔山是两大洲之间的界线山脉,俄罗斯地跨

A.亚洲和北美洲

B.亚洲和大洋洲

C.亚洲和欧洲

D.欧洲和非洲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6-100题。

400年前,当天文学家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时,他们发现月球表面是由两种主要的地形构成:明亮、崎岖、充满陨石坑的高地,以及暗沉、陨石坑较少的低地。17世纪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称低地为maria(拉丁文的“海”),因为它们具有平滑、黑暗的外貌。1959年,苏联宇宙飞船“月球三号”拍摄到月球的远地面,可以说是太空时代最大的惊喜之一,因为这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所以从未被观察过。这些照片显示出远地面几乎完全没有在近地面分布广泛的黑暗月海。虽然现在科学家对于如此二分化的地形有些可能可以解释的理论,但它仍然是个未解的谜团。

分析由阿波罗宇宙飞船的航天员和月球号无人登陆艇带回的月球岩石和土壤,研究人员得以窥想月球的演化。证据指出,月球约形成于45亿年前当时有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初生的地球,碰撞使得一股岩石蒸发喷出,进入地球轨道后,这些小物体便迅速地塌缩成为月球。它们聚积的速度之快,使得过程中产生的热熔化了初生月球的外部并产生了全球性的液态岩海,或称为岩浆。月球地壳便是由浮在岩浆海上的低密度矿物所形成的。

经过这个初生阶段之后,月球表面仍受到彗星、小行星和陨石的猛烈袭击,有些较大的物体轰炸出直径超过2000千米的盆地。大部分的陨石坑和盆地(至少在近地面者)在接下来的三四亿年间被富含铁质的玄武岩浆填满,形成今日所见的黑暗月海。随着时间的推移,撞击渐趋缓和,变得较不频繁且较微弱。这个事实说明为什么比高地年轻的月海,具有较少又较小的陨石坑。近30亿年来月球上相当平静,火山烈焰熄灭之后,惟一剩下的活动就是[]形成陨石坑的撞击、持续的小型陨石雨,以及30多年前12名航天员的6,次短暂造访。

由于月亮经历撞击、火山活动和板块运动,它可以作为了解这些作用的开门砖。尤其,月球是地球的伴随天体,它也成为研究太阳系早期行星际事件的理想地点。在地球上,所有数十亿年前被小行星和彗星撞击的痕迹,几乎都已经被地球表面的地质活动所抹去。但是,月球上的这些记录却被保存了下来,让我们得以寻索和阅读。

科学家从阿波罗任务中学到很多,但是任务结束之后仍留下许多谜团。研究人员认识到,他们必须用多种不同的遥测工具描绘月球全貌。20世纪90年代初期,前往木星的伽利略宇宙飞船两度飞过地月系统,预先暗示了各种惊人现象,有待未来全球性侦察的发掘。

科学家在月球远地面南半球的南极——艾肯盆地(简称SPA盆地,是月球上最大的盆地)底部,发现高铁岩石的异常踪迹。伽利略宇宙飞船也通过不同波长的滤光镜描绘了若干月海,得到表面组成的信息。这些结果证明,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宇宙飞船遥测数据来记述月海内岩浆流的时序。

阅读一二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球表面由两种主要地形构成

B.科学家们还不能对这两种地形的形成作出科学解释

C.月球是星体间碰撞而形成的

D.初生的月球外部全球性岩浆是天体撞击导致岩石蒸发喷出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