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2010年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中国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正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之一。某校综合探究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东部沿海地区受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周边国家竞争的影响,传统产业发展优势逐步减弱,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生产要素供给日益趋紧。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环境容量大的优势。
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最近两年,皖江城市带引进的省外资金占安徽全省的72%,其中引进长三角地区资金占60%左右,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的70%左右来自长三角。
材料三 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是安徽省三大地方文化,它们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弘扬和发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搭建经贸平台为经济发展服务,近年来安徽省举办了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等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⑴结合材料一分析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8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确定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所体现的哲学要求。(8分)
⑶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安徽省弘扬和发掘皖江文化资源系列活动的意义。(12分)

相关专题: 城市带   示范区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到2050年,我国的流动人口规模将会达到()亿人左右。届时,我国将会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新型流动人口分布格局。

    A:2.21

    B:2.5

    C:3.5

    D:4.2

    查看答案
  • 东南沿海城市带和环渤海城市带不包括()。

    A珠三角

    B长三角

    C武汉城市圈

    D京津冀

    查看答案
  •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条件,正确的是  ①紧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明显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土地价格低、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好  ⑤国家政策优惠

    [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⑤

    2、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

    A、发达地区原主导产业的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B、产业转入地区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查看答案
  • 2016年,安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建设(),大力推进“调转促”行动计划和“三重一创”建设。

    A.皖江城市带

    B.长三角城市群

    C.国家级滨湖新区

    D.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查看答案
  • 题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列有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B: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C: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重点建设“两城两带”,两城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
    D: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亦庄园、顺义园等十个园区
    查看答案
  • 价值是一个经济范畴。

    A.对

    B.错
    查看答案
  • 企业文化作为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应充分体现企业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底蕴,反映企业品牌的内涵,具有不可模仿性。

    A.正确B.错误
    查看答案
  • 在企文化展时期,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
    查看答案
  • 企业文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两种方法的派别,其中,以爱德加·沙因教授为代表的派别主要以定量化研究为主,以罗伯特·奎恩教授为代表的派别主要以定性化研究为主。

    A.正确B.错误
    查看答案
  •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及()功能上。

    A.凝聚作用B.激励作用C.规范和约束作用D.融合和扩散作用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