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五十年前的梦想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三十一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早已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五十年。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二十五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三十一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五十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后,为他刊登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其中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手里仅剩下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人也许是死了。毕竟五十年了,五十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佶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孩子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放弃过。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三十位同学,只要不让儿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1.第3自然段的结构_______________。2.文中这三十一个孩子在作文中都设计了自己的未来,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这些设计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些设计中可以看出这群孩子有哪些共同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很多人都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唯独戴维不需要那个本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画线句中“飘逝”的意思是什么?“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当地一家报纸曾为布罗迪刊登了一则启事,请你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以布罗迪的名义,在下面框内拟出这则启事的正文内容。

特别启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布罗迪联系地址:XXXXXXXXXXX年XX月XX日

相关专题: 作文本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

      一天下午,老师布置作业,要我们写一篇作文,把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回到家,我像往常一样掏出小作文本,左思右想,写什么好呢?于是,我把以前买来的作文选全部搬出来了,仔细地读着每一篇,我发现其中一篇《买油条》写得生动具体。要是这篇作文是我写的该多好哇!我兴奋地拿起笔,把这篇文章抄了下来,当自己的习作。  讲评作文那天,我比谁都高兴,好像老师就要表扬我了。果然,老师叫我念自己的作文。我站起来,有感情地读了一遍,洋洋自得。我抬头一看。老师的脸色不好看。老师问我□你这篇习作是不是抄别人的呀□同学们也都向我投来利剑一样的目光。我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心想:糟了,老师发现了,我不得不点点头。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少先队员不能弄虚作假,应该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呀!”我惭愧极了,狠狠地把抄来的这篇文章撕碎。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能干抄作文的蠢事了。我抬起头来对老师说:“老师,我准备重写一篇作文,明天交给您。”1.在“□”中填上合适的标点。2.把“我撕碎了那篇抄来的作文”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文中找到恰当的成语,填入后面的()里。(1)反复寻思,想来想去。()(2)形容十分得意时的神态。()4.在下面句子中选出与文中画“____”的句子意思相同的那个句子。(1)我点点头。 (2)我应该点点头。 (3)我只好点点头5.在文中用“~~”画出表现“我”改正错误的一个动词。6.在文前的“_____”上写上恰当的题目。

    查看答案
  •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报摘:有一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作文本。作文本上是一个幼儿园的31位孩子在50年前写的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三升海水而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内阁大臣,因为英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作文本重新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后,为他刊登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其中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希望得到那作文本。布罗迪按地址给寄了去。
    一年后,布罗迪手里只剩下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人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英国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人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那个梦想就一直在我脑子里,从未放弃过。五十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眼前。”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一个盲童,竟能成为内阁教育大臣,原因何在?
    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互联网“范文”唾手可得 有几个学生能坚定地说不?
    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黄小淇居然会上网抄袭作文了。这是贵阳的家长叶欢近来最烦心的一件事。
    这天,一篇只要写300字的想象作文愁坏了黄小淇。老师布置的周末作文题目是《未来的能源》,可小淇不太懂“能源”是什么意思,也想象不出未来的能源是什么样。
    叶欢便提醒他:“你可以上网学习一下科学家们怎么说。”
    没过多久,小淇交卷了。作文本上工工整整:“2030年的一天,我漫步在公路旁。只见,公路两旁栽满了挺拔的大树,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用混合燃料发动的……”
    叶欢不太相信儿子会用“漫步”、“挺拔”这些词儿。她起了疑心:“这真是你写的?”老实的黄小淇立即低头承认:“是在网上抄的。”
    叶欢气得拉着儿子到电脑前。网页还没有关掉,她发现,只会用一只指头敲键盘的小淇居然找到了一个专为小学生作文提供范本的网站,而这个网站上有十多篇题为《未来的能源》的作文。被小淇抄袭的这一篇有七八百字,“不知道他是懒还是聪明,只抄了300多字。”
    虽然小淇写下保证书,以后再也不抄作文了,叶欢还是觉得事情严重,第二天便心急火燎地去找老师商量对策。可老师说,上网抄作文在这些四年级的孩子中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黄小淇的老师说,自从学生们从三年级时开始学着写作文,每个班都偶尔会有抄袭现象,以前是抄作文书和杂志,现在抄网络。
    “现在孩子们都是连字母都不认识的时候就会玩电脑游戏,快捷键用得比老师还熟练。”这位苦恼的老师说,当孩子们学会了利用现代科技来逃避功课、偷工减料时,教师们该如何应对?这是互联网给中小学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位语文界人士认为,如何引导学生向互联网唾手可得的“范文”坚定地说“不”,这不仅是一个德育问题,也应该引发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育现状的思考。
    老师核查“Google作文” 一查一个准
    贵阳市南明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赵小婷每次发现有学生抄袭作文,都会在班上点名批评,但这样的情况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发生一次
    “其实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样,老师心里都有数。如果哪个学生的作文表现突然超越了平时的写作能力,我肯定会查一查。”赵小婷说,这样的“核查”基本上“一查一个准”。
    昆明某中学语文教师邢丽曾经布置给初二学生一篇命题作文《人生如四季》。一位女生交上来的文章文字非常优美,用了很深奥的词语,邢丽觉得“如果不是经历了沧桑的人不可能感悟到那个程度”,便有些怀疑。但女生矢口否认。结果邢丽没用一分钟便在网上搜出了原文。
    赵小婷说,现在一些为中小学生辅导作文的网站收录了大量作文,几乎涵盖了老师们能想得出的所有题材和题目,而且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各层次应有尽有。
    “虽然这些网站设立的初衷是为学生们提供优秀作文的范本,但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们也许就很难忍住全文照搬的冲动。”赵小婷说。
    赵小婷甚至发现过有学生上网“悬赏”征集写手为其捉刀。有一回她发现一篇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关怀》“表达过于流畅”,便上网搜索,居然在一个互动问答网站上找到了原文。
    原来,这个学生在这个网站上悬赏10分求人帮忙:“写作文《关怀》,四年级的,急急急啊,快啊,450字左右,记住小学四年级,不要太深奥哦!”看到无人响应,心急的孩子又把悬赏的分数提高到50分,没过几个小时,便有人跟帖奉上了一篇“原创”作文。
    “虽然作者努力模仿四年级学生的语气,但那种成年人的思考模式和叙事方法是怎么都掩盖不了的。我真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人为了网上的虚拟分数帮助孩子们造假呢?”这位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气愤地说。
    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学生们并不是不知道抄作文“不对”,但这些有过抄袭经历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太痛苦了”。
    昆明的初一学生陈莲莲(化名)说,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时,教室里总是叹气声、抗议声一片。如果哪个周末的作业中有“作文”这一项,那一定是整个周末最艰巨的任务。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总是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这个平时语言表达很流利、跟同学们讲起笑话来“效果特别好”的女生说:“特别讨厌写作文,尤其不爱写说明文和散文。”
    在一次快被一篇命题游记“逼疯了”的情况下,她上网搜了有关那个景点的资料,并大段大段地抄了下来。当然,老师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篇“游记”的破绽。
    “我还不算夸张的。我们有同学写《我的……》,要求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他上网抄,抄到一半才发现,网上那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他讲给我们听,我们都笑话了他好久。”陈莲莲说。
    当然,孩子们都知道如何防范老师的“核查”。有的学生会改动作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有的会大幅度打乱文章的叙事顺序,还有的会将几篇文章掐头去尾捏合成一篇。
    要求:请从“作文、抄袭、网络、经历、感悟、教育、积弊、个性”等词中任选四个作为关键词(“作文”一词必选),联系实际,角度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 阅读一高中教师作文课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师: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可见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文章想要写得新颖、不落俗套就必须进行创新。当然,咱们同学中个别的人在作文中体现了创新的意识,有用到加入WTO、工人下岗、学生减负等素材。但是创新并不等于猎奇,也不等于只写新鲜事物,如果大家都去写也不见得写出新意来,写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俗套。创新具体开来有思想新,材料新,表现形式新等多方面。这次课我就帮助大家利用创新的方式为文章增加价值。大家先看课件上的第一题。  [B]幻灯片展示内容一(单项口头练习):  结合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话的理解,打开文章写作思路。问题:  (1)确定文章立意。看谁能说出与众不同的新观点。  (2)就你确定的一种立意,说说你将选取的材料,看谁的有新意。  幻灯片展示内容二(故事新编):  就你熟悉的神话传说或某篇小说进行改编。例如改编“后羿射日”的故事,写“阿Q新传”等。只在作文本上写出改编思路即可。  [C]单项口头练习结束之后老师就大家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并详细举例讲解了如何进行立意的创新,如何选取新颖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加工。在故事新编环节老师先叫同学起来跟大家分享修改成果,并找一些同学进行点评。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D]紧接着教师为学生们布置了新的作文任务,要求将上次课的作文进行修改,改后要体现出创新意识。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基于学生作文写作现状来确定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且导入新颖

    B、多媒体使用恰当,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

    C、教师对课堂节奏把握得很好,并重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D、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布置具体的作业,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完整

    查看答案
  • 某学生在网上公布了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作业的图片如下:经过学生粗略计算,60—79分的学生需要罚抄8万字,写完约15个作文本;40—59分的学生需要罚抄16万字,约30个作文本;39分以下需要罚抄25万字,约47个作文本。问题:请结合教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现象。
    查看答案
  • 价值是一个经济范畴。

    A.对

    B.错
    查看答案
  • 企业文化作为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应充分体现企业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底蕴,反映企业品牌的内涵,具有不可模仿性。

    A.正确B.错误
    查看答案
  • 在企文化展时期,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
    查看答案
  • 企业文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两种方法的派别,其中,以爱德加·沙因教授为代表的派别主要以定量化研究为主,以罗伯特·奎恩教授为代表的派别主要以定性化研究为主。

    A.正确B.错误
    查看答案
  •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及()功能上。

    A.凝聚作用B.激励作用C.规范和约束作用D.融合和扩散作用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