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战

我军的基本作战方针是:()

A、击溃战

B、消耗战

C、歼灭战

D、阵地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消耗战,以至于被称为“绞肉机”是哪个战役?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国民政府奉行的妥协方针除了“攘外必先安内”之外,还有()

A.绥靖政策

B.实行不抵抗主义

C.持久消耗战

D.以空间换时间

下列哪些战术体现了人民战争灵活机动的特点()。

A、有什么枪,打什么战

B、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C、和敌人打消耗战

D、先夺取大城市,先打集中强大之敌

下列哪些作战方法体现歼灭战的打法()。

A、每战均解除一部分敌人的武装

B、以夺取城市为主要目标

C、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D、力求避免大得不偿失的消耗战

[单选]1946年春,美国等日益加紧反苏、反共、反人民的活动,一些人还鼓吹“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挑起长期的()
A."运动战"
B."消耗战"
C."进攻战"
D."冷战"

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

A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B局部抗战的路线和长期作战的方针

C片面抗战的路线和消耗战的方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

如何合理使用体力战术:().

A、若体力比对手差,则控制比赛节奏周旋,保持休力技术取胜

B、综合全场比赛,合理分配每局体力

C、体力比对手好,则迫使对手处于运动之中,无法喘息,耗其体力而取胜

D、对方耐力较差,则打体力消耗战,便其体力快速下降

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歼灭战的作战方法()

A、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B、先夺取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后夺取大城市

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先保守或夺取大城市,与集中强大之敌打消耗战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索姆河战役由英法联军首先发起

B.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C.索姆河战役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D.索姆河战役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威尔逊所说的“手段”指的是()。

  • A、闪电战

  • B、海空一体战

  • C、大规模消耗战

  • D、无限制潜艇战

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威尔逊所说的“手段”指的是()。


A.闪电战B.无限制潜艇战C.海空一体战D.大规模消耗战

“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日本天皇的这段话从根本上说明了

A.中国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B.日本天皇预感到日本的失败

C.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D.日本在重复拿破仑的道路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来消耗敌人,以便培养国力,伺机转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据此可知此指导方针

A.增加了中国对日投降的倾向

B.两党在抗战路线上基本一致

C.直接导致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D.有利于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

1940年日本天皇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B.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的主要军事力量

D.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材料一,(1937年)8月7日至12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有中央和地方将领参加的国防会议,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伺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 ——摘自《国共两党关系史》 材料二,由于国民党当局并没有真正实行全国军民总动员,没有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实行兵民一体抗战,而是对若干大城市组织单纯防御即消极防御,再加之其他错误和弱点,因而国民党军队在抗战的第一阶段中的几次较大的防御战役未能取得更大更有效的成果,却大多失利了. ——摘自《中国国民党简史》 材料三,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战时兵力约有2.2万人,马5800匹,步骑枪9500枝,轻重机枪600余挺,各式火炮108门,战车24辆.而中国军队一个师的编制为官兵约1.1万人,步骑枪3800余枝,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炮46门,…… ——摘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活动作出综合评价。

“在战争的年代里,我们需要和平,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愿铸剑为犁,我们愿枪炮弯曲。”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的今天,和平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数字记忆】
  材料一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材料二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0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广岛又有5350人死于由原子弹爆炸而引发的各类疾病。迄今为止,广岛因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达247787人。
(1)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战争的危害。(2分)一战和二战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究其根源,它们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双方分别是什么集团或组织?(4分)
【现实案例】材料三
         
A巴以冲突      B阿拉法特      C中东和平进程
(2)中东问题困难重重。请问一战后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获得什么特权?(2分)又是在哪一年终止该权利?(1分)上则材料中哪幅图体现了中东问题的关键?(2分)
(3)二战后局部战争和冲突仍然不断,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请再举一例。(1分)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还有哪些?(2分)
【历史反思】
  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暴力来压迫,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大国崛起》解说词 
(4)结合20世纪30年代史实,给上述结论加以例证。(2分)
  材料四 这是人们已经熟悉的镜头。联邦德国的总理勃兰特向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世界舆论评价说,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的双腿,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材料五 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5)勃兰特的有什么意义?(2分)结合材料四、五谈谈为维护世界和平应该怎么做?(3分)

[单项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21—25题。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Schelling)和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Aumann),以表彰他们在促进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方面所作的贡献。从约翰纳什开始,在博弈论这座金矿中淘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数十位之多,与博弈论领域相关的基础研究,据说已经是第五次折桂了。谢林和奥曼的“冲突与合作”理论在冷战时期曾经有过广泛的应用。谢林先生发现,人通常都是愿意合作的,但当他们在一个团队中依理性行事时,就变得不那么容易合作了。在上世纪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点,双方的武器在你追我赶中,最后远远超出了实际的需要。尽管苏联、美国的领导人和人民个个都是理性的,即保持了个体的理性,但一到“国家”这个团体中,却变成了群体的非理性。而奥曼的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论,正给处于核竞争消耗战中的美国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战略。1966年,奥曼和他的同事在给美国武器控制和裁军机构的开创性报告中,建立了一个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模型。他指出,没有参与者有勇气单方面改变“不同结果的可能性”。这个概念与非零和博弈密切相关,所谓“非零和博弈”,是相对“双输”的零和博弈而言的,指的是一方有所得,他方未必有所失,而可能的结局中甚至存在“双赢”。谢林和奥曼的理论在当今的国际军事、政治和经济博弈中,依然运用广泛。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始终处在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在一些现实主义者看来,在国际政治中取得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世界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各国之上没有一个共同的政府来强行施加规则和法律。但是,我们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却发现,在国际政治中合作不仅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许多合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脆弱。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共识,也很少有人会否认全球化、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为什么?这正印证了罗伯特奥曼的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理论:当人们每天面对相同的对手和竞争者时,当战略情形大量重复出现时,即使个体间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达成合作的几率也会上升。“冲突”何以能产生合作,是因为重复博弈的存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叫“囚徒困境”,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结果一定是诚信缺失。但是,如果双方能够预期到交易次数会增加,那么,受长期利益的驱动,就会相应增加
A.重复博弈:冲突与合作方能共存
B.冲突与合作理论的应用
C.谢林和奥曼的理论
D.和平与发展已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