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地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  ]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问题。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小题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是()。

A、沙地

B、荒草地

C、裸土地

D、盐碱地

从占地类型分析,下列土地类型中,可首选作为公路建设渣场的是()。
A耕地
B林地
C河滩地
D荒草地
从占地类型分析,下列土地类型中,可首选作为公路建设临时渣场的是()。

A.耕地

B.林地

C.河滩地

D.荒草地

【单选题】红军长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行程约两万五千里,途经的省份不包括()。

A.湖南

B.河北

C.贵州

D.甘肃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调整园地布局,引导新建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集中发展。 A: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B:丘陵、台地和荒坡地C:低效林地、退化草场、湿地D:滩涂、沼泽、盐碱地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在遭受水蚀和风蚀的()中,采用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和土壤抗蚀力,实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耕作方法。

A、林地

B、滩涂

C、农田

D、荒草地

(单选题)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在遭受水蚀和风蚀的()中,采用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和土壤抗蚀力,实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耕作方法。

A林地

B滩涂

C农田

D荒草地

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66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0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7),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简述该工程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66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0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7),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66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0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7),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该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66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0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7),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简述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沿线区域环境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

未利用土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两类。其中,未利用土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等。其他土地指未列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他水域地,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等地类。

A、对

B、错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最小和最大的分别是

[  ]

A、混交林地B、荒草地C、油松幼林地D、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

A、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B、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C、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D、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砧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O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
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7m2),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1.该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2.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3.简述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沿线区域环境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
4.简述该工程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新建铁路建设项目


【素材】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66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0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7m2),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1.该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2.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3.简述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沿线区域环境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


4.简述该工程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有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的叙述错误的有()。A: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不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B:未成林造林地指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的41%,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
C:农村道路指农村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道路
D:荒草地指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土地,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
新建铁路建设项目
【素材】
某地拟新建总长142km的铁路干线。全程有特大桥6座,总长6891m;大中桥砧座,总长16468m;三线大桥7座,总长2614m;涵洞302座,总长8274m;隧道45座,总长18450m,其中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6座,长度小于100Om的隧道37座,三线隧道1座;近期车站11座。
该工程起源于某铁路M站,征用土地890亩(1亩=667m2),其中耕地300亩、林地400亩、荒草地100亩,其他90亩。铁路经过地区水系发达,曾连续两次穿越某大江。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20~300m。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包括自然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田。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5%~25%,水土流失严重,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穿越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风景名胜区。沿线区域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发达,经过村庄8个。初步预测表明,沿线居民住宅噪声声级增加量为5~10dB(A)。
【问题】
1.该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2.确定生态环境和声环境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并说明理由。
3.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4.简述该项目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沿线区域环境的主要生态限制因子。
5.说明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
6.简述该工程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